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海南出版社:从无桂电二频意识科普到有意识传达

随着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园艺图书、植物科普图书出版或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在想什么》就是一本有关植物科普图书的优秀案例,该书荣获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

“科普图书已经成为海南出版社的重点标志类图书。”近日,海南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冉子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海南出版社围绕“向读者传递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理念,一种求索精神”展开图书策划,经过多年摸索,在科普图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稳定风格和特有图书品牌。

塑造品牌——“科普名家经典”书系走过12年

《植物在想什么》的发现与引进,还要从2017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说起。这本由法国奥迪勒·雅各布出版社出版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是当时海南社在一家香港版权代理公司的展台上发现的。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和角度非常独特,书名《植物在想什么》就很有意思,作者打破常规,站在植物的角度,为读者解答了关于植物的更深层的知识。”冉子健说。

《植物在想什么》是海南社“科普名家经典”书系中的一种。冉子健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海南社开始涉足科普图书出版,策划引进出版了如《蚂蚁的故事》《海洋的故事》《几何的故事》《第三种猩猩》等优质科普图书,但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海南社的科普出版更多地停留在一种“无意识的科普”。

2007年,海南社开始对科普图书进行重新布局和长远规划,从大众的科学疑问入手,策划推出了“科普名家经典”书系,希望通过一系列科普名家们的经典著作尽可能使普通人了解科学的方法和发现。2016年又推出“科学人文系列”,2017年又推出偏重于青少年的“轻科普系列”。

“我们想为读者展现出这样一种重要的科普理念:实证意识是我们科学昌明世界的基石。这也正是这一系列科普图书的价值所在。”冉子健说。

“科普名家经典”书系已走过12年的历程。海南出版社北京分社科普编辑部主任李继勇至今清楚地记得,《爱因斯坦的圣经》是海南社当时选择策划的第一本科普图书,它有4个诺贝尔奖得主推荐加持,为整个系列定下了大气简约、内涵丰富的基调。此后,海南社又相继出版了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约翰·格里宾《寻找薛定谔的猫》、祖卡夫《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等。随着不断补充一些经典的名家科普著作,如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的错觉》、戴维·费尔津的《霍金的宇宙》等经典作品,这批高品位、次学术、有趣味的系列科普图书开始慢慢走进读者心里,陪伴了很多青少年的成长。

持续优化——做更有效的科普知识传播

“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家到底是怎么看待科学的?”“科学家又是怎么进行科学工作的?”“当下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科普图书”……正是基于海南社多年来对于科普图书出版的下意识追问,让“科普名家经典”书系一直保持着特定风格和稳定的出版理念。

就拿“科普名家经典”书系的读者定位来说,年龄层覆盖从十四五岁到四十来岁,他们对科学和科学想象、科学思维非常感兴趣,有很强的自主判断能力。“这类读者是比较挑书的,所以针对他们的图书内容必须要有保证,而挑选有名望、学术功底深厚且热爱写作的作者是内容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李继勇说。

引进版图书,除了作者的权威性,翻译水准和后续的编辑加工也是出版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对于科普图书同样适用。翻译不过关造成的图书文本晦涩,这是引进版科普图书出版中一个普遍问题。

今天市面上读者所看到的由海南社出版的《寻找薛定谔的猫》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殊不知,海南社就曾在这本书的引进、翻译上走过不少弯路。李继勇回忆,在2000年初版时,这本书的翻译并不尽如人意。当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还专门写了一篇批评这本书的文章,说这本书是“迷失在中文里的猫”——量子物理本身已让人云里雾里,而译者生硬的翻译和笨拙的中文表达使文本读来更加晦涩难懂。

为此,海南社吸取经验教训,编辑重新反复修订,逐字逐句对照原文进行疏通整理。同样的,《爱因斯坦的圣经》一书刚翻译出来时极其拗口,后来海南社干脆另外请译者重新翻译。“不同的译者翻译效果完全不同,幸运的是新译者的翻译功力很强,使得整本书脱胎换骨,全书的语言带有圣经的诗意感,甚至可以让人吟诵。”李继勇说。

寻求突破——重点打造新“青少年科普系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