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融合更要拨开云雾看清路—北嶋圣子—来自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的声音

原标题:融合更要拨开云雾看清路——来自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的声音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什么,目前认识中有哪些误区?媒体融合应该怎么融,哪些案例可供参考?5G技术为传媒业带来哪些改变?5G时代媒体融合的机遇和路径在哪里?9月11日—12日,在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上,围绕上述话题,来自传媒产业的领军人,互联网、新媒体企业代表,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专家学者、传媒科研机构负责人等展开对话和思考,期待在媒体融合的“下半场”跑出“骄人成绩”。

  第十四届中国传媒年会上,与会者的观点碰撞让业界对媒体融合的认识更进一步。

  新瓶装旧酒行不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对此,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认为,中央对媒体融合的要求不仅仅是新闻的平台,而是要建立智慧全媒体平台,即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平台。这个平台的特点是打通上下、深度垂直、用户细分、精准服务,能够满足政府、行业、用户三方面的需求。

  胡正荣进一步说道,目前一些地方媒体只是建了一座新楼,没有进行流程改造,没有进行平台再造,没有打通整个流程,这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也建不成全媒体的生态技术。

  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也表示,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由此导致媒体融合中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有些地区媒体融合还只是简单的相加,没有相融,改一个名字,挂一个牌子,然后坐在一起办公,还是各做各的事,这是新瓶装旧酒,形式是全媒体,本质上离融媒体还有很远的距离。

  “此前的几年中,媒体围绕内容、技术、产品、渠道等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现在发现,目前媒体融合工作的方向基本局限在提升内容生产力和媒体传播力上。”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认为,由此带来的两个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一是关于媒体同质化的问题,不仅在内容、技术、产品等方面雷同,还有不同的媒体都在用雷同的产品去争抢有限的传播资源渠道;其二是由于消费是有限的,用户、流量向巨头集中,爆款的产品无法带动媒体的影响力。“如果不考虑信息消费模式的转变,不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媒体可能会陷入一种自娱自乐之中。”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媒体要建设“四全媒体”,上海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的理解是,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整个生态化过程已经形成,主流媒体是全媒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内容的采集、生成、分发、接收以及反馈进入到一个生态化的过程,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闭环。

  依据优势提升自我

  “在融合‘下半场’,不管是全域性、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媒体,都需要向服务型媒体转型,根据自身的资源、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提升相应的服务能力来聚拢用户,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发展。”陆先高对媒体融合的“下半场”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结合光明日报社融媒体的探索与实践,陆先高认为,构建服务型媒体可以探索以下做法:强化核心内容生产,创新舆论引导能力,光明日报社以评论为内容建设核心,组建作者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加强时评的权威表达,确保《光明日报》的核心优势;建设特色网络平台,创新核心受众服务能力,光明日报社所服务的对象是知识分子,而服务知识分子最直接最核心的要素是对他们进行学术服务,这成为光明日报社多年的坚守;集成最新的技术运用、创新技术引领能力,比如已经升级到第三代的“钢铁侠”,在确保视频画面稳定流畅的基础上,前方采编将采集的视频内容进行碎片化加工包装传输,一次成型多渠道播出,满足媒体融合内容生产和传输的需求;善用品牌资源,创新产业局部的覆盖能力,比如光明日报社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刊登的独家高招信息,在媒体格局发生变化后,近年来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直观的方式、最便捷的服务提供信息,这也“逼迫”前方记者拿起话筒,当起了主播;整合融媒体队伍,创新特色项目承接能力,光明日报社在科普方面具有传统的资源与优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VR、AR等手段,全面打通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推出了一批内容严谨、制作精良的产品,同时,成立科普专家委员会,对推荐科学家或者科普人物等形成创新项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