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廖昌永:让美妙8l9820之音“声”入人心(2)

  据了解,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内艺术院校与国际著名的院校合作办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上海音乐学院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合作组建英皇联合学院,和伯克利音乐学院合作成立了现代音乐学院。此外,上音还成立了贺绿汀高等音乐艺术研究院以及全国首家中国民族乐队学院,努力创建中国民族音乐的音乐体系,先后推出了《贺绿汀》《一江春水》《日出》《汤显祖》等民族歌剧。

  “我们都说笔墨当随时代,但创新不能不尊重传统,不能不管不顾地往前走。”身为一名美声歌唱者,廖昌永毫不掩饰自己对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渴望。“中国人唱中国艺术歌曲,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感情来。”他回忆说,早年间去国外参赛,唱的都是德、法、俄、英文的艺术歌曲,发音是否准确是很重要的评分标准。从那时起,他就期盼比赛曲目里有中国人自己的艺术歌曲。廖昌永当年做了一件颇有些惊世骇俗的事儿,把当代流行歌曲改编成艺术歌曲。于是,人们听到了不一样的《在银色的月光下》《橄榄树》《征服》。在他的眼中,能打动人的就是好音乐,无关流行还是民族歌曲。“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并不天然排斥,如今的古典音乐,曾经也流行过。而且,正是大众的喜爱让它传承成为古典。”

  其实,自1920年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诞生,上海音乐学院一直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重镇,作曲家萧友梅、黄自、谭小麟、贺绿汀等,在艺术歌曲创作史上都赫赫有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上音的传统,专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挖掘、整理和推广。”不过,众所周知,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美声,因其历史悠久,加之演唱难度大、专业要求高,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始终是高雅音乐的代名词,与大众距离感明显。这就需要更多真正懂专业的引路人。

  廖昌永曾经不无自豪地说,他带领的美声教研室拥有众多既有海外留学经历又有丰富的国际大舞台实践经验的“海归”教师。而这些在国际上有着金字招牌的“海飘”都是被他从海外“捞”回来的。廖昌永回忆,当年和杨光一起在美国演出歌剧,已经执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他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把这位当红的女中音“忽悠”到自己的旗下。一次在美国演出,男中音周正来看他,他又苦口婆心地展示了“忽悠”功夫,之后不久,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上多了一位周正教授。后来,廖昌永又相继“捞”回来王凯蔚、男低音沈阳。

  从今年初开始,上音开展了中国艺术歌曲向海外推广项目,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以及维也纳先后举办了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我会现身说法告诉大家,回国发展既能报效祖国,自身也能得到长足发展。”很多时候,他一边演出,一边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向那些“流失”到海外的艺术家抛去橄榄枝,只为“挖”回更多高水平音乐人才。

 以出品人身份参与到《声入人心》舞台,他希望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综艺形式,拉近大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

  3 恩师周小燕告诫:“夹着尾巴做人”

  廖昌永不止一次提及,对他从艺之路影响最大的是已故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我蛮幸运的。从大学二年级就跟着周老师学习。在她的学生当中,我是跟她最亲密,也是跟随她时间最久的学生,前前后后将近三十年。”在他看来,他跟周老师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之情,更像母子之情。“在她身上学到的,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这些是我觉得最值得珍惜的。就像一所大学所秉持的精神,正是一代一代大师们的言传身教。”

  如今,斯人已去,老师做的每件事情都成了自己的标杆。“不论是对系里的老教师、青年教师,还是对学校的外国专家以及家里的服务人员,她都会一视同仁。”廖昌永记得,周老师每回走到校门口,校工跟她打招呼,她从来都是笑眯眯地回应。在楼下对于开电梯的阿姨,她同样和蔼可亲。“老师常说,她对他们微笑和说‘谢谢’都是真心的,每个人工作的岗位不同,但是大家的人格和尊严都是一样的,大家是平等的。”

  廖昌永记得一件事情,他从国外比赛获奖回来,一下飞机,周老师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她对我说,你没有成名以前,在外面看见别人不打招呼,可能你没在意,反正人家也不认识你。但是当你获了奖有了成绩的时候,和别人擦肩而过不打招呼,人家就会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在不少人印象里,“夹着尾巴做人”多少有些贬义色彩,但是廖昌永理解老师的教诲,这是一种对艺术的敬畏感、对人生的敬畏感,“荣辱不惊,遇到开心的事情不要得意忘形;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不要自暴自弃。一个艺术家要经得起人家对你的赞扬,也要受得住命运给你的历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