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为什么战瑞丽买翡翠旗美如画



  1954年,一部名为《渡江侦察记》的影片公映了。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军事片收获了1亿元票房,而当时国内的电影票价是1角钱。若以当时中国人口5亿人来计算,这相当于每个人都走进影院并且还进行了“二刷”。

  2017年7月,一部名为《战狼2》的影片公映,这部以中国现代军人冷锋为主角的军事题材电影最终创下了56.8亿元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这个数字迄今无人能破。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不断强大。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审美如何变迁,反映这支伟大军队的各类影视作品始终都是大银幕和小荧屏的主角,激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慷慨热血。

  【回望战火感恩新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群众满怀翻身做主人的欣喜,那些回顾革命斗争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便成为当时最贴近人民群众观影心理的题材。这些电影大多以真实的军事斗争和真实的军队人物为原型,同时创作手法不失新颖与深度,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这个年代的军事片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军事片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几乎一骑绝尘,更因为这是一个类型片的奠基时代——我们今天熟悉的一些故事片类型,正是在那些年军事电影的大规模实践中逐渐展露出雏形。

  《南征北战》

  演员和道具,都是刚下战场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黑白片《南征北战》,后来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战争史诗大片。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取材自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和苏北战场,讲述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故事。

  影片拍摄时,解放战争结束才没几年,很多人对炮火的声音记忆犹新。据说当时摄制组进驻山东,老百姓听到打仗的声音,走近一看竟隐约看到了国民党的军队,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冲进片场!吓得摄制组赶紧解释“这是在拍电影”。后来,剧组需要拍摄一组老百姓支援前线的镜头,热情的群众一下就来了上万人,很多还带着自己当年支援解放军所用的箩筐和独轮车……让剧组狠狠感受了一把军民鱼水情。

  当时的战争场面,“还原”起来比今天容易多了。片中扮演士兵的演员们大多数刚刚从朝鲜战场回来,剧组使用的枪械、装甲车甚至军装也都才从战场“退役”。没有电影爆破技术,就直接用上军火炸药,据说足足用了上百吨之多……如此大手笔,《南征北战》成为新中国第一大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渡江侦察记》

  战火中,那一点朦胧的情愫

  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渡江侦察记》与观众见面了。影片改编自“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讲述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上映后深受观众欢迎——以当时每张1角钱的票价,最后影片票房达到了1亿元。

  男主角孙道临过去多数扮演文人形象,接触军人角色还是破天荒头一遭。为了用他,导演汤晓丹承受了不小压力,据说还为此专门写过一份保证书。孙道临也专程去军队体验生活,跟侦察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电影上映后,孙道临所扮演的李连长机智勇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之后,孙道临的演员生涯便得到了拓宽,一路塑造了更多出色的军人角色。

  跟过去的作品相比,《渡江侦察记》更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影片增加了一条情感线——李连长和女游击队长刘四姐之间的朦胧之爱。但影片送审时,这段戏被认为跟主线无关,要求删改。不过,最后的成片还是在结尾保留了两人含蓄的表白。李连长说:“我们要走了,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见面。”刘四姐回答:“不管时间长短,我一定会等你的。”

  《董存瑞》

  “非主流”的选角,最成功的英雄

  1955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9岁英雄董存瑞的故事被拍成同名大电影,于全国公映。这是一部成功的以一名英雄战士为主角的作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几代中国人的脑海里。

  在找演员的时候,导演郭维手里只有唯一一张董存瑞的照片——烈士的遗像。郭维最终找到了当时在华北军区文工团的张良——一个笑起来就会露出大酒窝的小伙子。郭维的理由是:他跟董存瑞的经历很像,都来自普通家庭,很小就当了兵,身上都有一股子“嘎劲”。可是,当时银幕中的正面人物基本都是高大威猛型的,张良看完样片后觉得自己跟英雄相去甚远,一度想打退堂鼓。郭维将他劝下:“所有的英雄在刚开始都是一个普通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