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有能787股票网力建设超级工程?(2)
时间:2019-09-29 11: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短短两年时间,完成如此艰巨繁重的搬迁安置工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作保证,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这在世界移民安置史上都是个奇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黄一兵说。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不仅是我国水库移民迁安史上的创新,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宝贵财富。 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世界桥梁看中国”的底气 辽阔的海面,港珠澳大桥这条蜿蜒的钢铁巨龙盘桓其上。这项“超级工程”,是目前全球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国际公认的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凡举“超级工程”,其建设必将面临一系列难题。港珠澳大桥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为使大桥通过伶仃洋海面,需要筑起两座面积各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以及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惟有这种“桥—隧—桥”的组合,才能越过55公里的跨度。这也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极具挑战性。 据人民日报报道,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中国交建的项目人员采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及高超的施工工艺,最终将每节近8万吨的33节沉管依次安放至几十米的海底,实现了“无缝对接”。这种解决方案,不仅让“无缝对接”成为全球首创的结构设计,也让港珠澳大桥拥有了世界首条“滴水不漏”的海底隧道。 联通三地,一望无际的碧海变通途。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项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拥有400多项专利、6项世界之最,先后投资超过1000亿,堪称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 今年6月,在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上,我国的合江长江一桥和泸定大渡河大桥,分别摘得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乔治·理查德森奖”和“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两项大奖。“此次中国两座桥梁囊括国际桥梁大会两项大奖,标志着国际桥梁界对中国桥梁工程自主创新的最典型代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认可。”主持设计合江长江一桥的四川公路设计院总工程师牟廷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桥梁建设条件复杂,面临着资金短缺、自然环境恶劣等问题,这逼迫我们必须进行技术革新。” 短短几十年间,中国路、中国桥飞速发展,交通网络连起大江南北,条条道路通进千家万户。截至2018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年均增长6.1%;铁路营业里程则达到13.2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高铁营业总里程3.0万公里,均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杭州湾跨海大桥、四川干海子特大桥、沪通长江大桥、金安金沙江特大桥……一座座世界级桥梁迎来“世界桥梁看中国”的称赞;从青藏公路、四川雅西高速公路,到沪昆高铁、广深港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将这片广袤大地联系得更为紧密。 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建设超级工程的底气;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建设超级工程的动力。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2010年达到41万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1951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8.1%;人均国民总收入达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研发投入也在迅速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8年基础研究经费为1118亿元,是1995年的62倍,1996-2018年年均增长19.6%。中国科技实力也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出越来越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0年来,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成为工程建设的强大后盾,未来,随着经济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惠及民生、展现国家实力的超级工程,也将不断涌现。 自主创新和工匠精神: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超级工程究竟超级在何处?不单是指它的体量大、功能强,更是因为它背后所包含的“中国创造”“中国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