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献礼影片上映:展汤唯娃娃现光辉历程抒写伟大梦想(2)
时间:2019-10-06 16: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作为电影人,我清楚地知道,电影也许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实际问题,但它可以提供对理想希望的眺望、对精神力量的仰慕。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所完成的一切都是从这个了不起的时代获得的,我们也应该用作品回馈这个时代。 (本报记者任姗姗、人民网强国论坛白真智采访整理) 谱写新中国的黎明之歌 何冀平(电影《决胜时刻》编剧)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进驻香山、筹建新中国的历史。我生长在北京,这段历史从爷爷奶奶口里听说过。他们亲眼看到解放军秋毫无犯,睡大街、吃冻干粮、连口热水都没有,“三请三不进”,老百姓怎样请都绝不入家门。老百姓受了感动,主动帮纠察队的忙,提供情报抓特务,北平很快安稳下来。后来,我翻阅资料也发现,解放军渡长江,老百姓挖出藏起来的渔船,全家出动,少女也登船,撑渡解放大军……“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 从1949年3月党中央进驻香山到10月1日开国大典,这段时期如同新中国的黎明之歌,国家百废待兴、奠基新中国千头万绪,有太多太多重要的历史事件,电影篇幅有限,选取是此次创作的一大难点和要点。我们选最主要的、能推动剧情、便于塑造主要人物的事件,用戏剧情境把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使之情节化,与剧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使之具有电影性,从而区别于历史纪录片。比如宣布《共同纲领》这一段,我不采用电台正式播出的方式,而是描写毛泽东请来警卫队长陈有富的播音员女朋友孟予,由她在高层领导会议上宣读,这样既有共同纲领的内容,同时毛泽东关爱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紧张激动又有点羞涩,五大书记沉浸《共同纲领》等多重情感集中这一段,使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人物关系、情感一一呈现。这种融于历史事件之中的戏剧情节贯穿全片,我们由此把握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我写作一贯注重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新鲜故事,人物必须有个性,不能脸谱化、简单化。与以往不同,这次《决胜时刻》写的是领袖人物,但我觉得领袖一样有情感、有温度、有热度。我像写常人一样写他们。北平市民、小摊老板、京戏演员,电影中只出场一次,但都有戏可做。人物涉及的面宽了,内容就丰富了,宽泛了,厚重了。这需要技巧,用极少的笔墨,一针见血,写出人物,是编剧的基本功。 主旋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艺术的矩律不能为题材所左右。这次我是以故事片来写红色经典。把人物写深写透,不放过每一个人物,无论大或小,建立好人物关系,选择真实的能带动情感的细节,这类题材才能把观众带入,令人感动。除了历史人物,这次我还写了三个普通的年轻人。为的是呼应当下,让现在的时尚年轻人看到那个大时代的年轻人如何生活,他们的精神面貌。其中,16岁的小战士田二桥为护红旗中弹,倒在红旗下,感动了许多年轻观众。 创作电影《决胜时刻》,我和黄建新导演的合作十分融洽,这是难得的合拍。导演宁海强是一位军人风度的专业人士,指挥果断大胆,把不多的战争场面拍得十分凛烈。 从上映的情况来看,很多观众观影后流下眼泪。很多年轻人被影片感动,如今太多可看的,他们能被这样一部影片感动,真让我高兴。 (本报记者任姗姗采访整理) 每个攀登者都是追梦人 吴京(电影《攀登者》主演)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1960年与1975年,两代中国登山队员在艰苦的条件下登顶珠穆朗玛峰,实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勘测出属于中国人的“中国高度”。电影《攀登者》的故事取材自这一史实,我在影片中扮演登山队员方五洲,他的原型就是中国登山队的队员。 在拍摄《攀登者》之前,我爬过四姑娘山,走过冈仁波齐,也曾想过去登珠峰,但是因为伤病没能实现。为了体验生活,今年1月初,我抵达青海岗什卡雪峰进行半个月的极寒训练。那个季节的岗什卡,夜里零下20多度,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30度,营地已经要关闭了。但我们剧组开机就在这个时间,我认为没有切身体验过寒彻入骨的感觉,演员直接在平原上对着绿幕去演高原上高海拔缺氧的状态,是不够真实的。 为塑造角色,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冰镐、冰爪,怎样刨冰壁、处理冰裂缝,怎么开路、做后勤。掌握了戏中人物攀登所需要的技巧,拍戏时就不会因为这些受到妨碍。体验生活不仅让我学到了登山技巧,也丰富了影片内容,使其更贴近生活。比如,我们的向导会根据队员咳痰的情况判断其身体状况,如果咳出的痰是粉红色的,就极有可能患了肺水肿,需要马上送下山救治,否则极有可能丧命。这个细节后来被用到了电影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