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摘 要: 《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举办了四季,栏目的创新意识的运用是其成功的保证,具体在节目定位、节目具体内容、节目录制环节以及节目传播效果上有突出表现。《经典咏流传》借鉴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优点,在普及传统诗词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流行演唱使情感表达进一步升华。多部文化类节目的创作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文化;文学;诗词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9-0000-02

2016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火遍大江南北,民众反馈好评如潮,带来了一波诗词热。之后,央视继续推进,自主开发了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这样以文学为核心并辅以情感内容的节目。拥有不错口碑的文化类节目近年来的接连诞生,是央视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实落实,更应该从中看到以下的创新模式:

一、《中国诗词大会》的创新意识

(一)节目定位的创新

《中国诗词大会》的定位是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竞赛节目[1],从第一季开始,节目组“下基层”从全国上万名报名选手中客观公正地进行第一轮诗词储备量考查,进而挑选出“诗词百人团”作为竞赛选手,这些选手不受职业与年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百人团众人既是节目现场观众又是节目选手,这种模式下的现场受众专业度、参与度和融入度可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广大电视机前受众来说“全民参与”的主题思想表达了节目组的诚意,节目的真实性也得到保证。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回忆书本里常出现可能对于普通受众而言会有词义、语义分辨误区的古诗词。

(二)节目内容的创新

作为竞赛型节目同时又要兼顾对于诗词的讲解普及任务,节目将题目类型设置为老百姓“听得多”但并不一定参透真正道理的诗词。在第一二季的节目中,受众普遍反映难度尚可;第三季节目组展示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出题思路、赛程设置、选手配置上都有了很大改进。题库容量升级,不再是“普及教育”类型诗词题,而是古今结合,力求每到题与当下联系,体现中华璀璨文化的传承性[1]。“超级飞花令”和诗词接龙环节更是考验选手的反应力;董卿与百人团选手互动频繁,平凡选手的不平凡诗词之路也令人动容,从电视情感策略角度而言,更能够打动受众,产生共鸣。第三四季体现得尤为明显:外卖小哥雷海为的黑马夺冠从侧面证实了节目海选的“平民化”,这对于诗词普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着实激发了全民学诗的热情;百人团和预备团选手始终展开竞争,选手陈更更是连续四季参加,曾与冠军失之交臂又终圆梦。

节目点评嘉宾四季中都沿用了曾经在百家讲坛有过精彩表现的专家学者,从镜头感获得感上来说点评嘉宾具备足够舞台经验,语音面貌较好;节目组又从全国各大高校精心筛选出古典诗词领域的权威,组成命题专家组负责题目把关,这反映了节目组的严谨,对于文化的尊重,对于受众的尊重。

(二)录制及制作的创新

电视导播技术的成功运用是节目成功的一大因素。现场百人团的落座形式模拟古希腊“斗兽场”的半圆形看台。开场的背景宽屏“卷轴”缓缓打开之时,董卿配着背景音乐走来,现场文化气息浓厚。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迎合春节档播出的喜庆气氛,开场过程振奋人心,三台摇臂摄像机捕捉整个演播室全景,在选手答题的最后几秒钟,特写镜头及时抓住主持人、嘉宾和选手本人的表情,细节加上扣人心弦的现场配乐,电视受众即使未能参与录制也能体味真实的紧张感。整体上,每季都会定义一个色彩基调作为大屏幕和百人团的环境色彩,灯光场景美轮美奂,展现出大制作的文化节目特色。

(三)传播过程的创新

面对传统文化节目,央视在如何有效地宣传栏目这一问题上跟进时代脚步——跨媒介的传播推广效果显著。跨媒介传播指的是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2]。电视屏幕上始终有央视影音客户端的二维码,线上线下可同步答题,趣味性、互动性超强,“融合传播”模式带来了可观的流量效益。此外,微信摇一摇、微博话题互动、多终端直播等一系列跨媒介传播方式极大地迎合了受众的品味,让受众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节目中去[3]。随着节目热播,央视官方冠名授权的同步书系的销售也是十分火爆,几大书系在主要网络图书销售频道一直占据排行榜显要位置如:栏目组编著的同名《中国诗词大会》三季全册,囊括三季以来的每场诗词比拼精华;节目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评注的《中国诗词名篇赏析》包括了三季命题范围内的所有古诗词讲解。

二、《经典咏流传》对《中国诗词大会》的继承与升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