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2)
时间:2019-10-11 10: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经典咏流传》相当于诗词大会的姊妹篇,两档节目均在黄金时段播出,打破了以往对于“综艺”节目的定位。所谓“传承性”,突出在该节目善于洞察受众需求以及吸收以往节目的优点。《经典咏流传》播出前有一个过渡,那就是在诗词大会上以精彩绝伦的开场词给受众以震撼的主持人董卿在2017年担任制片人及总导演推出了名为《朗读者》的文化情感类节目。 作为节目嘉宾的各界名人介绍个人真实经历,阅读经典书目的动人片段,旨在用真实的情感感染受众,鼓舞受众。《朗读者》接受了诗词大会的创新意识,将诗词大会中略有萌芽的“情感”主题成功引入,从这一点来看,诗词大会承前启后,前所未有。“围观”了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和两季《朗读者》后,以“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为创始口号的《经典咏流传》诞生了。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效应,诗词即经典的核心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央视官方对节目第一季的定位是“一档原创的文化节目”,力求“精致”凸显“央视气质”,让专业人士看到国家级平台的精良制作和创新素质,让经典作品具有穿透性;第二季央视将节目定位升级为诗词文化音乐节目,意在体现“诗词”元素的注入,采用“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蓬勃向上的文化正能量。 《经典咏流传》将古人深刻的哲思与现代音乐相凝练:《尚书·尧典》中记录了帝舜对夔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经》中每一篇都可合乐而唱;老子说“乐与饵,过客止”。虽然节目内容的呈现形式是流行音乐,与古典文学作品中“歌”与“乐”的定义不一致,但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这种新型的创作模式给“定型”的电视综艺提供了新的参考。 明星歌手、人气主持人和学者嘉宾的加入让期待文学与艺术相融的受众感到欣慰,“咏”字的双关作用,既高度概括了文学的永恒性又新颖地体现出节目的内容形式,歌者与受众一起聆听学者的讲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想必也是近年独一无二的创意。 三、结 语 《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举办给多年一成不变的电视文化圈带来了动力,栏目组每一季的改良与源源不断的创意的加入为其他文化类节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央视近年对于电视文化品牌的塑造与打磨,值得广大媒体借鉴。 参考文献: [1] 秦先普.诗词文化盛宴是如何炼成的?——专访《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J].中国广告,2018(9):18-23. [2] 刘涛.浅析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意义与背后的深思[J].活力,2014(3):7. [3] 叶思诗,周晶.中国电视节目跨屏融合创新态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6):71-73.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