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聚焦用心之作探究爆款背后(4)

  正如青海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申红兴所说,《代号221》的成功创作是青海高原600万各族儿女对新中国七十华诞的炙热礼献,也是青海广电系统守初心、担使命、善作为的真诚答卷。

  该片创作也受到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高度重视,司长高长力协调国内顶级摄制团队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进行拍摄和创作,创作团队先后多次深入海北州实地调研采访。在高长力看来,当代年轻的核工业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都需要了解共和国如何走过艰难的岁月,更要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下继续努力践行中国梦。

  此外,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协调下,青海省广播电视局还与江苏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了以藏羚羊为主角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献礼片,《代号221》《在那遥远的地方》也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节目公益展播纪录片”,并在全国卫视频道、纪录片专业上星频道及“学习强国”平台展播。

  民族复兴启示录《外交风云》

  展爱国情怀 忆外交往事

  □记者 杨雯

  国庆70周年阅兵震撼盛况与暖心细节犹在眼前,中华儿女回忆起共和国成长之旅,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纷纷向祖国表白,话题讨论引爆社交网络。而电视剧《外交风云》同样以昂扬之姿引燃了献礼季荧屏,在众多献礼剧中“出圈”。该剧将新中国外交进程置于历史洪流之中,以新中国诞生为起点,以1976年毛泽东主席第二次会见尼克松为终点,主要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外交事业上的杰出贡献。

  厚重题材揭秘外交史诗

  于创作者而言,外交题材是令人仰止的高地,也是散发迷人芬芳的圣地。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虽或多或少讲述过一些外交故事,但真实再现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全面展现新中国外交的战略方针、立体还原国际社会台前幕后的精彩博弈,《外交风云》尚属首次。如何把这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大剧把握好,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拍出新意,如何让今天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接受和喜欢,成了摆在制片人高军、编剧马继红、导演宋业明及其重大题材创作团队面前的难题。

  该剧长达30年的时间跨度,决定了其大题材、大人物、大视野与大主题的基调与格局。宋业明表示,“这30年间,新中国在重重困境中的突围惊心动魄,其气势可谓大开大合。因此,这部剧的格局一定要宏大,视野一定要开阔,叙事要高屋建瓴,要以大历史的深度和大战略的高度去讲故事。”

  马继红表示,“要写好这个剧,不能把视野局限在一枝一叶的微观世界,把思维禁锢在‘杯水风波’的小众情怀,必须努力培养‘海纳百川’的胸襟,锻造‘大河奔流’的气势。”

  鲜活人物折射时代风云

  《外交风云》的历史厚重感决定了它纪实的风格特质,但该剧并没有流于板着脸讲故事的表面,而是采用宏大叙事和底层叙事相结合的手法,通过生动的细节、情节去凸显人物,既表现出了一代伟人看世界的大格局、大视角,又讴歌了他们处理具体事务的家国情怀;既表现了新中国外交破冰之旅的艰难曲折,又塑造了新中国外交官的睿智沉着、敬业奉献,进而实现了与观众的情感对接。不负众望,《外交风云》播出后,“高燃”的爱国情怀与“厚重”的外交史诗,加之年轻化的创新表达,让其不仅在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爱好者中反响热烈,也赢得了年轻观众的支持。

  剧中出现的人物几乎都是大人物,凡是大人物在世界上都有着广泛影响,创作难度极大。如何把这些人物写得鲜活生动,如何不让堆积的事件把人物淹没,主创团队花费了巨大心力,最终把笔墨重点放在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角色塑造与打磨上。

  毛泽东、周恩来不仅有着高超的外交战略思想、灵活的外交技巧、独有的外交风格,还有着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最终主创团队用3场重要宴会进行了呈现。马继红介绍道:“第一场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周恩来在政协礼堂为他们举行欢迎宴会,此时毛泽东自己悄悄把收藏的毛岸英的遗物拿出来;第二场是1959年苏联专家接到撤离命令,尽管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这一行为表示愤慨,但他还是嘱托周恩来为这些专家举办送别宴会;第三场是1961年国内连续遭受自然灾害,早就宣布不再吃肉的毛泽东惦记着在荒漠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除夕夜,周恩来代表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宴会,被宴请的科学家们,每人面前放着一碗红烧肉。”力图在视觉冲击与情感表达的平衡中,达到角色艺术呈现上的形神兼备。

  匠心细节保证艺术水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