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盐城农房改善进行时,市委书记戴源“把脉开方”!(2)

每到一地,戴源必问村里有多少孩子,到哪里上学,怎么接送,必到当地的学校去看一看,了解生源和师资情况,看体育、音乐器材配备,看食堂、宿舍,甚至盥洗间。在太兴村,听说有些孩子要去龙堤小学上学,戴源把从村到学校10华里的路跑了一遍,说,“蛮远的,爷爷奶奶接送孩子很不容易。”

从建湖九龙口小学、冈中小学、冈西小学,到大丰的新丰小学、刘庄小学、大龙小学、西团小学与初中,戴源发现,没有一个中心校学生总数超过四百人,孩子数量从六年级到一年级逐年级递减,有些学校,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六年级的一半,孩子上学大多选择进城入镇了。“孩子的走势就是人群集聚的走势。”从“倒金字塔”型的生数变化中,戴源看到了时代发展变化的大趋势,“老百姓已经用脚投票了。农房改善,其时已至,其势已起,是客观规律,我们必须顺应这个趋势。”

戴源最关心的,还是最困难的群众,“明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如果仍有不少农民群众住在破旧、危险的房子里,算什么小康?要优先解决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保障最困难群众最基本的住房安全。”戴源督促村组干部,“现在中央有部署,省委有政策,群众有改善需求和一定承受能力,市、县也有相应的保障,要抓住这个大机遇赶快做。我们做一件事,不只是完成上级党委政府的任务,更要满足群众的意愿,不能只盯着已确定的736个点,只考虑试点的“十镇百村”。只要群众有意愿,就要坚定地去做。”

宋人吕本中在《官箴》中说:“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深入一线的戴源,对各级干部强调最多的,还是打赢硬仗的作风。“把我们自己逼到没有退路,群众工作的办法就想出来了。”

政府配餐,尚需群众点菜——民生工程要少“为民做主”,多“让民做主”

△图为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

走新村,更看旧村。在尚未改造的老村,戴源看布局,问房龄,了解群众的想法。做过10年瓦工的徐王村书记徐维兵说,村里以前大部分人家房屋用的是石灰和空心砖,一住就是30年,墙用脚都能蹬破。多年来,虽然房子从草木变砖瓦,但整体上仍是“老旧小散乱”,三五户、十多户零散村庄较多,“空关房”“半空关房”很多,农业农村的形态几乎没有变化。

“我们调查过了,全市150万户农户中,45万户有住房改善意愿,占总农户的30%。”戴源说,“党委、政府推进一项工作,能够直接惠及10%的群众,就很不简单了。农房改善可以惠及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农民群众,推进农房改善既尊重规律,也契合农民意愿,需要下气力去做。因为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最基层最艰苦的人民群众为中心,就是体现党的宗旨,就是践行我们的初心使命。”

所到各村,戴源一再告诫村组干部,“拆房给群众多少钱,房子盖多大,花多少成本盖房子。这三点一定要想明白。要针对群众不同的住房改善需求,分类设置进城入镇、退宅还耕、购房贴息、集中新建、原地翻新等不同政策,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县镇两级要把政策搞透,想尽一切办法帮农民省钱。”

听说收成村有位70多岁的老人,晚上突发脑溢血,由于老村交通不便,120救护车开不进去,耽误了救治。“集中居住点选在哪里很重要,现在农村老人居多,选址一定要针对实际,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需求。”戴源说,“不能盖错房,不能用错地,要尽量选择在原村相对集中居住的毗邻区域,远离‘三高’:高铁、高速、高压线,靠近‘两道’:国道、省道,不仅让群众留得住乡愁,还要让群众靠近田、贴近厂、临近路,生产生活方便。”

在梅苏村,戴源察看了不同时期三种不同形态的农房:2008年建的联体别墅,2013年从节约土地角度建的7栋多层楼房,去年新建的两层联排新农房。群众讲,联体别墅是商业开发,买不起;多层生产生活不方便,年纪大了爬不动,情愿住车库,也不想上楼。历经几轮摸索,这次新建的,群众都比较满意。戴源说,农房改善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群众的“小事”就是干部的“大事”。从脑中“一张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里边有很大学问,一定要用心、用情,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