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农房改善进行时,市委书记戴源“把脉开方”!(4)
时间:2019-10-15 02: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在靠近荷兰花海的太兴村,戴源与村组干部聊起了农家乐的三种途径:在苏南,村里把农房统一集中,好一点的做客房,差一点的当仓库,沿着路边的做餐厅,这是集体经济的思路;在浙江,农民把房子租给上海人或香港人经营;浙江长兴一带,农民自己做。戴源勉励村组干部带头探索新业态,“谁做成了,大家就跟着做了。” 英国人彼得·梅尔描述去法国普罗旺斯葡萄园的追梦人,“他们在辛苦乏味的职场打拼多年,有了足够的积蓄,需要一个项目,一个挑战,一个能让他们黎明即起的理由。而一座葡萄园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在荷兰花海、刘庄金色农业、太兴村艾伦特农场,一块块流转的土地上,同样活跃着这样一批乡村追梦人,用高科技的栽种方式,强大的物流,各逞新奇的销售方式,改变着农业的面貌,让传统的靠天吃饭、高强度、低产出的农业,变成更年轻化、更战略化,加上互联网属性,有创意、有价值观的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希望版图,不可缺少乡村振兴的星际坐标,农房改善是新时代盐城农业的发力点,找到了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微观路径、现实主体。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笔下质朴恬淡的乡村;“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是沈从文笔下情致优美、人情淡远的乡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人海子盛放幸福梦想的乡村。而农房改善正在广袤的盐阜大地,构筑新时代田园梦想,新农居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行答案,描绘了一个多彩样本,让中国道路的“盐城版”焕发出时代的锦绣芳华。(卫永标 孙立昕 钱宇) (责编:宫宜希(实习生)、刘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