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盐城农房改善进行时,市委书记戴源“把脉开方”!(3)

收成村90平方米的房子,设计院一开始考虑到要保证3个卧室,楼下没有设计卫生间,县镇干部在实地察看中觉得,老人一般住在楼下,使用卫生间很不方便,及时修改了户型方案。

戴源说:“这些细节,看似小问题,但如果不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就会影响农房改善的大局。”看到有些居住点房型较大,戴源问村组干部,“四类人群”是怎么安置的。看到有些房型设计很好看,但阳台没有封闭,戴源说,“雨水可以直接打到房间,不如统一封起来。”走进大桥镇大桥村居住点正在装修的新房,戴源掏出手机,数着地板算起了房间与客厅的面积,替村民谋划起房间的摆布。

“户有其屋,更要户优其居。”在每个新居住点,戴源都要看看卫生室、超市、快递、文娱场所等基本配套是否到位,听说有些居住点在“十通”的基础上,还通上了燃气,戴源说:“我们要让新农居既有农村的形态,更有城市的便利。”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与理解。”戴源提到毛主席在《长冈乡调查》中说过的一段话:“只有苏维埃用尽它的一切努力解决了群众的问题,切切实实改良了群众的生活,取得了群众对于苏维埃的信仰,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红军。”对如何把老百姓的事情想得细致、做得周全,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戴源与村组干部讨论得更细,“农房改造后,人地分离现象突出,由于土地整理和规模流转,二轮承包地四至边界不再明确,农民的权益怎么保障?集体资产怎么分配?”他说,苏南早在十多年前就做了探索,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按人确股,土地股份合作实行以地确股,确权确股不确地。他要求各地在农房改善的同时,超前考虑股权划分的问题,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样农户即便进城入镇、进集中居住点,也能够分配清楚。

“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一个市委书记的民生情怀,彰显在点滴细节上,以百姓心为心,必然换来百姓心。从徐王村离开的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书记唐登胜拉住戴源的手,动情地说,“老房子条件差,没有卫生间、洗澡间,在盐城的孙子孙女不大肯回来。新房子各样条件好了,节假日小孩也都肯回来了。农房改善政策就是好。

撸起袖子,还得迈开步子——希望的田野呼唤新型农业

△图为集中连片的农民新居。

在树新村田头,戴源认真地看起两张图,一张是2016年的村居图,条状分布的散乱民居,把土地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散田块;一张是农房改善后的条田化土地整治项目图,退宅后的大田成方成块,面貌一新,宽敞便利的机耕道路,硬化畅通的水系沟渠,展现出现代农业的图景。树新村今年4月份实施农房改善,拆除578户,通过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整治,耕地从5000亩增加到6000亩,土地质量等级从五等提升到四等,村里按照每亩900元的租金全部流转给市银宝集团,村集体经营收入每年增加90万元。

戴源与村组干部们算了一笔账:农房改善中,通过闲散地、道路、田埂、废弃沟塘的综合整治,一般村可以多出5%-8%的耕地,增加300-500亩地,人多地少的村,田埂更密,净增地比例更高,可达10%-15%。多出来的地作为集体留用地,可大大增强村集体的收入,仅靠这一项就能消灭贫困村。全市农房700多个改造点,新增地总量可达到30万亩。徐王村通过整村推进,平均每个宅基地拆出0.65亩地,村里增加了410多亩耕地,增加了村集体资产,负债20多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到去年底,村集体积累已近100万元。

土地是资源,更是要素。徐王村书记徐维兵、大桥村书记吕冬官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一户两户、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改变不了落后面貌。戴源肯定了他们的说法:“分散的居住,必然带来零散的田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耕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农村发展需要。搞农业现代化,不能靠老一辈农民,也不能靠分散零落的地块。农房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既顺应了城镇化的大趋势,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又可以把零散的土地连成片规模经营,带动农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农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村庄布局,乃至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在这场农房改善中发生深刻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