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AI主播”技术挑战下新闻主播传播角色重构与策略优化研究(2)

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主体开始出现泛化现象,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打破了以往大众媒体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社会中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甚至同时身兼两种角色,传统媒体在舆论场域的主控权逐渐弱化。AI主播在给媒体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风险:只要有人掌握计算机资料库,就可以通过输入文本,向公众传播信息。那么我们该相信谁?如何保障并控制权威信息发布?

面对AI主播带来的挑战,新闻主播如果仅仅充当媒体“传声筒”的角色,那么势必会被同样能够“见字出声”,甚至表现更好、更稳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通过对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把关人”概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闻主播其实就是信息流动过程中特定渠道的“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新闻主播在播报信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再通过情感、语言表达技巧传递给受众,这其实也是有声语言再创作的一个过程。从内在意识层面进行比较,AI主播只是简单的“输入—播出”而不存在判断、思考;而新闻主播首先会对新闻文本进行判断,进而理解、感受,对信息进行取舍,再激发相应的情感,呈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从外在技巧来看,AI主播只是根据新闻文本调出相应音视频资料进行组合后呈现给观众;而新闻主播是在内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外部技巧将播出内容传递给受众。因此,新闻主播只有从内在意识和外在技巧两个方面主动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以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角色来重构自身价值,凸显自身媒介意志体现者、新闻节目主导者、媒体品牌代言人的独特价值,才能争夺舆论主导权,主动应对人工智能化浪潮带来的挑战。

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栏目定位密切相关,关系着节目的成败。主持人要改变自身“传声筒”定位的观念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新闻主播由于新闻播报工作的特殊性,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片面思想。AI主播出现后,如果新闻主播还抱有这种片面思想,那必将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新闻主播要与编辑记者、审核者一起在信息传播的不同节点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在播报中通过自身感悟、思考对新闻稿件进行技巧性处理,通过语言表达技巧唤起受众的内心思考和情感共鸣,成为新闻节目的主导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主播可以承担低端的、低创造性的信息播报工作,而信息把控、情感交流、启发思考等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等,就必须由新闻主播来完成。

此外,新闻主播是媒体联通台前与幕后的枢纽,是媒体与受众衔接的关键节点,在视听传媒逐渐成为主导的今天,主持人已经成为受众对媒体认知、认可的重要窗口和品牌标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被卡在所谓“恐怖谷”效应之中,即当类人形象的模拟度达到90%左右,尚未能以假乱真的情况之下,人类对类人形象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敏感。当新鲜感退去,受众通常更愿意相信真人主播,重视新闻主播在长期新闻播报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因此,今后新闻主播要更加注重塑造自身媒体品牌形象,主动参与媒体线上线下的活动,通过与受众互动和品牌形象宣传,建立与受众牢固的情感纽带,才能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

三、新闻主播传播策略的优化

(一)情感传播从“高冷范儿”向人性化转变

在新闻播报中,播音员、主持人的情感传播一直遵循“感而不入,讲究分寸”的原则,这是新闻节目客观性、真实性特点对播报的要求。但是,由于有些人不了解新闻播音发展变化的历程和特点,以致对我国新闻播报的传统风格产生误解,错误地将“居高临下、固定腔调”的语言样态当成新闻播报的特征,忽视了态度、情感在新闻播报中的重要作用。新闻主播的“高冷范儿”——严肃、庄重态度,其实源于当受众急于获取信息时,新闻播报只有采用郑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才会赢得公众信任感的现实考量。这种认知偏差正是造成许多人认为AI主播出现后新闻主播会被替代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