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短视频新闻推动媒体融合创新(2)
时间:2019-11-01 03: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关系、场景及服务要素的融入。电视媒体曾为受众带来了丰富的媒介体验,网络视频出现后,电视逐渐式微,网络PC客户端作为观看视频的渠道受到受众的青睐,从而推动了媒体的转型升级。随着社交媒体及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服务、场景及关系等要素渗透到视频传播的整个过程中。[5]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移动技术下的短视频新闻传播。在大数据技术及移动定位技术的作用下,以及关系、场景等内容要素的影响,各渠道所传递的内容均针对受众所处情境氛围来智能化匹配,使受众接收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适配性和针对性,且具有服务和产品性质。受众与受众间、受众与传播媒介间均相互联系,形成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态势,进而使视频新闻内容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当然,此连接“关系”也是用户与媒介间反馈交流的渠道,且以用户间的互动、用户同传播者间的互动方式来体现。关系、渠道及场景成为受众与媒体间的连接纽带。随着智能技术、网络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性媒体平台及移动化、碎片化阅读均成为常态。受众的消费方式不断转向社交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的态势。在移动碎片化场景中,受众关注新闻信息的时间逐渐缩短,长篇幅、图文类新闻信息等方式的新闻报道已很难适应和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需求,难以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同碎片化移动场景逐渐脱节。短视频新闻具有一定的社会化媒介的社交基因,在其传播中融入关系、服务及场景等要素,能够契合受众需求,且以视听融合模式适度解放受众听觉及视觉,能使其利用零碎时间观看短视频新闻。 (二)源媒体特征 传统媒体纷纷尝试短视频新闻,广电媒介具有制作视频的独特优势,纸媒在新闻内容编辑、策划方面有天然优势,纸媒及广电媒介的属性决定了在融媒体时代其短视频新闻的布局。纸媒及广电媒介的短视频新闻内容均定位在社会、经济及时政等“硬”新闻方面,但又不乏反映社会经济及折射人性的“软”新闻。[6]比如澎湃新闻中的“温度计”、看看新闻Knews中的“正能量”等栏目,均从小视角讲述正能量故事,利用对平凡人温馨故事的讲述来展现人文关怀及人性光辉,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由视频类型可知,纸媒和广电媒介均可分为原创新闻和聚合类新闻,但其在聚合新闻方面存在差异,广电媒介常依托电视新闻节目资源进行平移,将其视频拆条移至移动端,比如,2018年央视新闻对全国两会进行报道,在新闻头条播报中搭配了时政微视频进行报道,使其直播资源及独家视频的绝对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而纸媒与其相比,则不具有内容资源优势,其将视角集聚在互联网视频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成聚合栏目,且以短视频新闻的方式呈现。比如澎湃视频中的“@所有人”即为此类栏目。 同时,由视频制作元素看,广电媒介短视频新闻受电视栏目制作方式的影响,视频画面中主持人仍有较强的存在感,报纸媒介中主持人存在感则较弱,主要以音频或原声视频等声音对受众注意力进行引导,以凸显新闻的现场感。当然,传统媒体中广电媒介和报纸媒体新闻内容的制作及呈现方式较为相似,但其短视频新闻中的布局则存在差异,广电媒介受既有模式及资源的影响极大,而纸媒则在摸索中进行创新。 (三)嵌入式与独立式形态并存 短视频新闻的定位使其产生了两种新闻产品形态,即短视频新闻栏目和短视频新闻独立客户端。如新华社推出的“秒视频”,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及腾讯视频客户端等短视频新闻栏目,以短视频的方式内嵌于传统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中呈现。而短视频独立客户端为新闻的终极表达,新闻核心为短视频内容,其内容承载方式更符合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此时,短视频是承载客户端新闻内容的一种方式,且同长视频、文字及图片等内容互为补充,并实现客户端核心目标。当然,这种独立模式与多元嵌入的结合,提高了受众体验,但此内容的嵌入必须依据受众现实情境、社会角色、价值追求等同短视频新闻产品、技术及服务等对接和适配,以此良好体验来吸引受众并使其产生依赖惯性。 三、运营方式:技术、市场与内容的三大驱动 (一)技术驱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