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智库:打造全球信息服务商(2)
时间:2019-11-24 18: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经济学人》智库是媒体创办的智库,与一些研究机构或独立公司创办的智库是有区别的。其长处在于更独立、自主,也更灵活。另外,平台的开放度也更高。 在品牌的塑造上,《经济学人》在全球的发行量及影响力,直接助推了智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2018年7月到12月,《经济学人》印刷版每期发行量平均为867,733份。其中订阅量为80万份,零售6.7万份。在地区分布上,北美地区最多,达48.9万份,超过一半(56%);英国15.6万份,欧洲(英国除外)13.5万份,两者加起来占比为15.7%;亚洲为6.9万份;拉美、中东及非洲均不到一万份。也就是说,《经济学人》印刷版的读者七成在欧美④。 从《经济学人》周报2018年财报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来的5年里收入是递增的。总收入从2014年的3.28亿英镑,提高到2018年的3.67亿英镑。运营利润从2014年的5500万英镑降为2018年的4700万英镑。2018年总收入3.67亿英镑中,产品订阅与发行收入为2.21亿英镑(60%),广告收入为6300万英镑(17%)⑤。 《经济学人》周报与《经济学人》智库可以说相得益彰:周报因撰稿建立的专家库也可成为智库的专家;智库的成果反过来可以为周报提供专业、独家的内容。 比较典型的是《经济学人》周报每年年初推出的年刊《The World in》,它就是智库之作。智库官网的分析师页面资料显示,《The World in 2019》副总编辑Leo Abruzzese亦是智库全球高级公共政策主任,已经担任年刊《The World in》副总编辑长达11年。该年刊公开发行,对新的一年进行预测性分析。中国的《财经》杂志曾于2018年独家推出中译版的《The World in 2018》(《世界2018》)。 虽然是商业公司,《经济学人》智库也免费公布一些研究成果,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影响力。这些免费报告让智库成果与普通百姓见面,不少媒体也报道相关内容,进一步扩大了智库的知名度。 2019年4月30日,笔者登录《经济学人》智库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下载《亚洲基础设施融资2019年》《俄罗斯和欧盟:敌人,还是朋友?》《美国政党陷入困境》《中国的党代会对其经济意味着什么》和《奢侈品的未来》等多份研究报告⑥。 作为一家本部在英国的公司,《经济学人》智库和很多跨国公司一样,也践行“全球化思维,本土化操作”。针对中国企业推出的名为“迈向全球”(Go Global)的专项计划,旨在利用专业经验和国际专家网络,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该专项计划通过智库分析、经济预测、国际地区/行业/市场研究,精选案例,帮助中国企业进行短期、中期、长期战略规划。 此外,中国海外投资指数(GGI)在2013年首次推出,它将全球67大经济体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吸引力进行排名。为了将中国投资者对不同行业投资兴趣的变化反映在指数中,2015年GGI的指数构成从之前的55个指标增加至70个指标。新的指标涵盖诸如农业、对外承包工程、基础设施质量、服务行业和国家信用风险等领域⑦。《经济学人》智库还推出了“进入中国市场”(Access China)计划,为国外公司进入中国提供如下产品和服务⑧: 1.使用持续和可比较的数据,详细评估中国各省市的相关指标; 2.了解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全境任何地方的市场潜力; 3.调查运营成本、基础设施状况和劳动力,从而帮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 4.跟踪其他企业在不同地区的业务情况; 5.对中国城市及地区增长提出前瞻性的看法; 6.为客户的中国商业战略提供可靠数据。 既帮助中国融入世界,也让世界其他国家走进中国,《经济学人》智库聪明地将自身的服务和品牌推向全球。 《经济学人》智库带来的启示 作为媒体创办的智库,《经济学人》智库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国际影响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人》智库至少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媒体型智库,或媒体创办的智库,本质上是媒体品牌的延伸。我们难以想象,如果媒体办得没有公信力和影响力,其本身何以成为智库?其创办的智库何来好声誉?对什么是智库,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的高级讲师James G.McGann是这样定义的:智库是公共政策研究分析或相关组织政策导向型的研究、分析和建议,从而使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能够就公共政策做出明智的决策。在分类上,智库分为自主与独立型、半独立型、政府所属型、政府资助型、大学所属型、政党所属型和营利型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