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提炼中国故事热情讴歌伟大时代
时间:2019-11-28 19:3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精心提炼中国故事 热情讴歌伟大时代 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新闻作品,需要在生产全链条中强化编辑部职能,坚持内容创新为本。编辑要不断增强“四力”,练就发掘、提炼和讲好故事的过硬本领。一名好的编辑,要有一双善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火眼金睛”,能吃透报道精神、指导记者挖掘出真正具有价值的新闻。“新春走基层”报道是一次很好的编辑增强“四力”的业务实践。 2019年1月20日至3月1日,通过新华社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一个个来自基层、平凡普通人的奋斗故事,让千千万万读者见证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触摸到国家不断进步的强劲脉搏,感受着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幸福与期盼。 我所在的新华社国内部南方业务片,在这次“新春走基层”报道中,着力业务创新,组织策划编辑播发了近200篇文字稿件。这些报道深入实际、清新质朴,很多是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佳作,受到广大用户和受众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有半数以上稿件采用媒体达到一二百家。 在这次报道实践中,编辑部力求贴近、贴近、再贴近,真诚倾听、真实反映群众心声;深入、深入、再深入,从细微处润物无声讲好奋斗故事。实践证明,要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新闻作品,需要在新闻产品生产全链条中强化编辑部职能,坚持内容创新为本;编辑要不断增强“四力”,练就发掘、提炼和讲好故事的过硬本领。 扎根基层,发掘新闻价值 发掘精彩故事,组织策划要先行,选题设置要精准,坚持新闻价值导向;采访要深入实际,有的放矢,做到接地气,善于在一线基层抓“活鱼”。 凡事预则立。编辑部在组织策划选题前,必须要吃透报道精神,准确把握报道主题。经过讨论,编辑们形成了4点基本共识。第一,“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战线的响亮品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个时间节点的活动意义十分特殊。第二,要出新出彩,需要结合新华社新闻报道业务特点,立足自身业务优势,形成自己的报道特色,不断增强报道的影响力。第三,“新春走基层”作为一个持续多年开展的实践活动,报道要设法跳出窠臼,力求创新。编辑、记者不能炒冷饭,要坚持受众导向,切实增强“四力”,发掘、提炼、讲好故事,创作出受众真正想看、愿意看、记得住的新闻作品。第四,新华社设有31个国内分社,开展基层报道具有天然优势,要变优势为真正的生产力,发出更多接地气、真实鲜活的基层报道。 编辑部初步确定了报道主题和重点报道领域:一是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二是宣传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三是描绘祖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佳节的美好景象;四是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关注国家重点脱贫攻坚地区的攻坚克难实践;五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围绕社会、民生等关注热点,讲述一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经历。 接下来,就是细化报道题目。这一步对搞好报道十分关键。编辑们分头和所负责的国内分社记者打电话,详细沟通报道设想,了解各地实际情况,和记者初步拟定报道题目、采访安排和写作思路,制定详细的发稿日历。 策划具体选题,最忌编辑闭门造车、拍脑袋空想,这样策划的题目不接地气、不符合实际。一名好的编辑,会吃透报道精神,再和记者进行沟通和碰撞,借助国内各分社记者的“外脑”,挖掘出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选题。 这是从我们报道工作的实际出发决定的。国内各分社记者长期在一线和地方开展新闻报道工作,相比编辑,他们更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不过,由于长期在地方采访,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地方思维”,看问题的视野容易有所局限。编辑长期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对全国的总体情况更加熟悉,对相关报道精神吃得更透,站位相对更高。这就是为何有时记者觉得很重大的地方新闻,编辑通盘考虑,会觉得新闻性不强;或者记者谈起某个问题,摆现象、列数据、举实例,如数家珍,而编辑把握报道精神很到位,具体到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如何,该怎么报道,还是要先和一线记者沟通。因此,编辑与记者必须要互通有无、互相激发,这样长短互补、形成合力,更容易发现有新闻价值的选题。 在这次“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无人区”里的生命礼赞——走进世界海拔最高的藏北双湖县》《“最北列车”上的“守门员”》《你的万家灯火 他们的默默坚守——一线劳动者春节值守群像》《“流动”的青春身影——与“新生代”返乡农民工的对话》《春节习俗有“三变”》等多篇稿件,正是经过严密策划,集合了采编两端的智慧,才发掘出了真正有新闻价值的选题,成为报道典范。 提炼亮点,探寻精神内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