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践行“四力”强筋骨匠心“打磨”出精品(2)

  “新闻现场”近年来颇受关注。特别是在移动端、大数据、云计算、4G(5G)传输乃至VR摄像、智能识别、虚拟场景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新闻的编采方式、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正在被重新定义和拓展,新闻作品正在过渡到新闻产品,由以往单纯地看新闻、听新闻,变为通过手掌上的一部手机就能“走进”现场,身临其境“感受”新闻。

  在从传统的、平面的文字报道走向“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等立体报道过程中,工人日报的记者在努力学习新技术,在录音笔、采访本之外,努力探索手机视频、VR摄像、无人机拍摄等新的报道方式。不过,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努力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打造新兴主流媒体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技术创新推动内容创新的过程中,新闻记者的眼力是否有所提升?我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议题设置的能力是否随之增强?从报纸的有限版面,走向客户端的无限空间,如何防止产生信息“过量”?我们的目标受众——工厂、工会、工人,渴望看到什么样的新闻产品?……

  春节前夕,工人日报记者和往年一样,继续关注着春运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融合报道作品《提前的年》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今年春运,身为太原客运段动车车队列车长的岳鹏翔值乘的是太原到西安的动车,同车队的妻子马婧则值乘太原到北京的高铁。除夕这天,夫妻俩在列车上度过。马婧不想给孩子留下遗憾,农历小年这天,她和岳鹏翔决定趁休假赶回朔州五寨老家,提前把春节过了,也算和孩子年底团圆。

  面对这样的新闻线索,工人日报把新闻现场从奔跑的列车上转移到了他们的老家。从太原到朔州五寨,一天只有一趟火车,5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的镜头一路追随着马婧的思绪, “孩子有没有长高?”“回家后,他会先叫谁?爸爸还是妈妈……”

  小年夜当晚,一家人终于团聚。吃饺子,做游戏,放烟花……相聚的时间虽短暂,但一家三口脸上一直挂着幸福的笑容。在漫天飞舞的烟花中,记者真切感受并真实记录着他们团聚的喜悦。第二天清晨,夫妻俩又踏上了回太原的火车,在离别的身影中,报道也戛然而止。这个报道简洁而干净,没有任何过多的枝枝蔓蔓、没有任何炫技和特效,这对“铁路夫妻”坚守工作岗位、舍小家为大家、保证旅客顺利返乡与家人团聚的工作风采获得了完美呈现。

  不论是重大新闻事件,还是平凡人物,唯有现场能够捕捉到原生态的画面、形成有质感的文字,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同时,通过多年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不能局限于“技术”“技巧”的层面去理解“新闻现场”,而应该从本体、本源的层面思考现场的价值。

  工人日报记者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武盛村采访农村电商经营者戴元清。这个曾带着一家人在北京五环外过了4年“北漂”生活的农民工,突然逃离一线城市返乡创业,转变的因素也许是一言难尽的苦衷。但在现场,从他嘴里听到的是各种电商经营用词,流量、用户、B2C……发现这位80后小伙尽管离开一线城市,却带回了互联网思维,特别是他手机壳上鲜红的标语“不服来干”。更让记者意识到,返乡不仅不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而是对新的生活和奋斗目标的追求。现场,不仅让记者捕捉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变,刷新了固化、僵硬的新闻思维,颠覆了原有的采访提纲,也发现了更加鲜活、广阔的价值空间。

  强化现场思维,有两点不容动摇——

  “新春走基层”所倡导的,就是新闻记者要通过调研式、行进式、体验式、跟踪式的采访,扑在现场、扎在现场,从凡人小事着眼,从日常变化入手,从细小切口落笔展开叙事,用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记录时代风潮,发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内在活力,这样的初心不能忘。

  作为记者,不仅要不忘初心见真情,更要秉承匠心出味道。要带着对企业、对职工深厚的感情,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一颦一笑中感悟家国情、中国梦,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表达、深入浅出的阐释、精炼准确的表述提炼、打磨出自己的独特味道,让一线职工、农民工爱看、爱读。

  精品:来自思想的升华,源于真情的流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