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新景观与新坐标

原标题: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新景观与新坐标

编者按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于11月23日正式落下帷幕,与往届遭到“吐槽”的窘况不同,今年的金鸡奖以方方面面的实际转变收获各界好评,尤其是重启“一年一评”的评审机制更是备受瞩目。已经举办了38年的中国电影金鸡奖在2019年重新出发,以更强大的阵容、更专业的标准,以及更火热的话题关注度,让电影人和电影观众有了全新的期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齐伟应邀为本期文艺评论撰写了评论文章,围绕金鸡奖自身升级、获奖影片的整体风貌等进行了精彩点评。

同时,由杨文军执导,实力演员罗晋、黄志忠、李一桐、金瀚等领衔主演的古装剧《鹤唳华亭》正在持续热播中,该剧凭借环环相扣的剧情、一众主演的精湛演技,特别是还原宋代含蓄、典雅、精致的服饰礼仪之美,博得了观众的赞赏。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闫伟应邀撰写剧评,对该剧的成功经验予以了总结和分析。此外,“大美岭南·艺海观潮”美术评论专栏继续推出,敬请垂注。

本届金鸡奖最令人欣喜的改变无疑是正式宣布将回归“一年一评”的机制。正如奖项主办方所期望的那样,“这既是顺应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重要决策,又是回应电影工作者呼声的重大举措”。

回望来时路,1981年,农历辛酉鸡年,一批中国电影行业专家怀揣对电影事业的热忱,肩负中国电影的未来前途,共同发起了“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活动,用以奖励每年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人。2005年,面对国内外影视行业奖项泛滥的现象,金鸡奖为坚守奖项的含金量和权威性,决定采取与百花奖“隔年一届”的轮流评选机制。金鸡奖在中国电影界的权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面对中国电影日行千里的发展速度,两年一届的金鸡奖对于中国电影的总结意义大于其对于行业发展的及时反馈和展望,其中奖项频频开出“双黄蛋”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之举呢?总而言之,金鸡奖如何平衡作为专家奖的“实效性”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引领性”这两者的关系,一度引发电影界的反思。金鸡奖从自身升级和行业需求的双重维度上都被赋予了“掌舵方向”的时代使命,需要以其专业水准和负责任的态度发挥市场引导层面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距离奖项揭晓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提名名单一经公布就格外“吸睛”。但令人意外的是,本届金鸡奖“神仙打架”的局面中竟没有开出“双黄蛋”。这不仅打破了金鸡奖频频花开两朵的“传统”,也暗合着其作为老牌电影奖项所展露的全新面貌,更是让每个奖项的归属拥有了“大浪淘沙始见金”的慎重感和分量感。

整体来看,这只容光焕发的“金鸡”的确鸣响了新时代的强音,指引了中国电影的未来。第32届金鸡奖的最终结果是对过去两年中国影人、影片取得的成就的肯定,更为未来中国电影创制确立了方向,即彰显主流价值、现实主义面向和电影工业化路径。

影片《流浪地球》(2019年)在本届金鸡奖的评选中获得了五个奖项的提名,最终战胜同为“种子选手”且获得八项提名的“现象级”影片《我不是药神》(2018年),一举摘得“最佳故事片”的桂冠。与《流浪地球》同为春节档“爆款”的影片《红海行动》(2018年)也获得了多项提名,香港导演林超贤凭借此片获得最佳导演奖。《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和《我不是药神》等影片都表现出了在商业价值层面的影响力和主流价值层面的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如此看来,这三部影片在此次评选中备受关注并获得嘉奖,正是中国电影行业践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具体显现,也是金鸡奖肩负社会责任所发挥的主流价值引领作用,同时还显现出了当下中国主流观众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感官刺激和“娱乐至死”的价值追求。换句话说,在中国观众整体审美水平、情感需求和价值标准提升的今天,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融合的创制理念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共识,专业评价和市场选择之间的裂隙也正逐渐弥合。

除了主流价值引领力表现突出,“现实主义”也是本届金鸡奖的关键词之一。不难发现,现实题材在近年来尤其受到青睐,广泛地被运用到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创作当中,而现实主义不仅仅是选取现实题材进行故事创作,更是带有深邃的历史眼光观照社会生活的变迁。在两年前的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湄公河行动》(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2016年)和《烈日灼心》(2015年)等作品和创作者也都站在了现实主义的阵营里。金鸡奖选择真正有态度的现实主义作品,既表达了奖项对作品本身渗透力和爆发力的肯定,又彰显了奖项本身的社会担当和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