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在这里,“北京人”头盖骨掀起“盖头”惊世界(5)

  庆幸有胡承志顶尖技术的复制,让我们还能看到裴文中的成果。庆幸邮局的延误,新生代研究室法国顾问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从邮局要回了未寄往美国的“北京人”头盖骨模型,等到日本投降后交还给刚恢复工作的研究室。胡承志之后亦成为知名古生物学家,大名鼎鼎的胡氏贵州龙(化石)就是以他来命名的。

  而之后于1966年发现的第六个“北京人”头盖骨,则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北京人”,现存于中科院古脊椎所。

  科学史上的圣地

  回忆完上面这些令人欷歔的往事,在北京冬天新一轮降温中,记者再度来到兵马司胡同,久久地凝望9号院,希望能有哪怕瞬间的时光倒流,可以见证往昔的峥嵘岁月——

  在丁文江等人的努力下,从建所之初到北平沦陷,经过多年的奋斗,地质调查所曾迎来前所未有的繁盛。它先后创办了5个研究室,成了中国多个科学机构的源头。

  望着几度风雨的三栋小洋楼,有谁知道:从这里走出了约50位两院院士。

  对于地质调查所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科学史的专家们见仁见智,但是大家都公认:它有当时亚洲最好的地质图书馆,图书馆里有大量专业图书、地图和数百种国际交换期刊;有最好的地质博物馆,有丰富的标本;你可以在这里与最优秀的地质学家们一起工作,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这里更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这里没有勾心斗角、争名夺利。

  胡适曾说地质调查所本身的光荣历史,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地质调查所起伏跌宕的发展史,又何尝不是中国近代科学史的一个缩影呢。

  记者沿着图书馆仍然结实的木楼梯拾级而上,似乎还可以看到当年学界前辈们辛勤的身影,听到他们热烈的讨论。

  早在2011年3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正式列入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后,相关保护意见作为附件让地学各界及众多历史爱好者翘首以待,包括——

  在兵马司9号设立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陈列馆,系统介绍从中国近代至1949年,中国地质工作开创、初具规模和发展历史,介绍中国地质事业奠基和创始人的生平、业绩,陈列实物、挂图、照片、信件、科学手稿及出版物等。此外,可设立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大会会址,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丁文江、翁文灏先生办公室,以及院士文库等展室。

  期待不久的将来,再次造访,可以不用绕过楼道间的杂物、不用担心惊扰居民、不再借手机照亮昏黑又古老的走廊,能在明亮的阳光或温暖的灯光中叩拜心中的圣地和先贤。

  本文参考书目:《证据:90载化石传奇》(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王原、吴飞翔、金海月等著,2019.11)《前地质调查所(1916-1950)的历史回顾》(地质出版社,程裕淇、陈梦熊主编,1996.11)《中国地质调查所史》(石油工业出版社,王仰之编著,1996.5)《学人本色:翁文灏》(陕西人民出版社,李学通著,2017.5)《丁文江的传记》(三联书店,胡适著,2014.6)《探秘远古人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新智、徐欣著,2018.8)《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天津古籍出版社,安家媛著,2008.1)《地球》杂志,《中国地质博物馆志》(地质出版社 2018.8)《藏品背后》(地质出版社 2016.6)。参考网站: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学会。(记者李牧鸣)

+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