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时间:2019-06-05 21: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原标题:管得住是硬道理 用得好是真本事——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探讨与思考 政务新媒体首先是姓“政”,同时要遵循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要坚持“正确导向、需求引领、互联融合、创新发展”的原则,既确保政务信息传播的权威准确、政务事务办理的便捷高效,也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注重“受众需求”和“用户体验”,敢于解放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办好群众实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政务新媒体在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推动政务公开、联系服务群众、引导社会舆论、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与此同时,在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和运维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影响和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媒介融合时曾强调,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对于政务新媒体而言,同样如此。新时代如何管好用好政务新媒体,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着力。 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政务新媒体是新媒体在政务领域的运用,主要指各级行政机构及下属单位、公共服务机构和经认证的公职人员发布政府工作信息、提供公共服务或开展信息交流的新媒体平台。政务新媒体之“新”是相对的,政务网站可以看作早期政务新媒体的起点。目前政务新媒体主要形式包括:上述主体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以政务微博、微信为例,最高人民法院、共青团中央、长安剑、共产党人等,都是当前颇受欢迎的政务新媒体。 随着技术发展,政务新媒体的形式载体也随之变化和拓展。政务网站通常已不被列入政务新媒体范畴,新兴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抖音、快手等,则成为政务新媒体的新阵地。例如,抖音凭借其娱乐化、创意化、场景化、平民化的表达,从年轻人专属变为全民互动,抖音号也从政务新媒体“新宠”升级成“标配”。例如,中国消防、中国军网、共青团中央、平安重庆、浙有正能量、四平警事等“官抖”,纷纷凭借其优质内容、创意策划、亲和姿态、良性互动等,迅速圈粉,成为网红级政务抖音号。短视频带来了全新的政务传播方式,提升了政府的亲和力,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传播的内容也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政务新媒体顺应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推动,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据报道,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开设政务新媒体共17.87万个。同时,政务新媒体整体呈现出精细化、品牌化、智能化、矩阵化的发展趋势,并不断向基层政务延伸,更加注重垂直细分。例如,今年4月,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宣布打造公安机关“两微一端”+“一抖”的多形态、立体化、多层级传播矩阵。总体来说,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快速稳健,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未来的发展也大为可期。 政务新媒体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但从管理运作实践和多方研究反馈来看,政务新媒体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有平台无运营”“有账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问题。总结起来,这些问题及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清晰。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务属性与媒体属性,二者既有交叉也有碰撞,如果认识偏颇或者割裂,就会从根源上产生问题。一些部门及领导对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将其当成“跟风”“出风头”甚至是“自找麻烦”,加上观念滞后、人手不足、技术薄弱等主客观原因,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有的则盲目乐观,对政务新媒体缺乏基本的认知和谋划,缺乏必要的保障和支撑,头脑一热,匆匆上马,导致政务新媒体“烂尾”“僵尸”现象;有的则片面,突出政务新媒体的“新媒体”属性,忽视其政务公开、舆情引导、政令宣介、化解矛盾的“政务”功能,过度迎合网民,导致“娱乐化”“低俗化”和“跑偏”“失焦”现象。 二是监管机制有待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政务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一些政务新媒体机械地沿用行政机关和传统媒体的监管思维,难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制约了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发挥;有的监管则过软过松,有账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甚至陷入某人一手包办、监管形同虚设的“裸奔”状态。一些政务新媒体信息生产发布机制混乱,对信息生产、编排、把关、发布、互动、反馈等环节,以及账号安全、技术保障、舆情应对等方面缺乏基本规划,从而导致功能定位模糊,分工协作不清,管理盲目随意,严重影响了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