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999课堂 市民预约排队“学救命”
时间:2019-12-18 12: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探访999课堂 市民预约排队“学救命” 北京红十字会从2008年开始进行急救培训,999培训中心学员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人到现在的两万人 12月11日,清河东路,999急救中心讲师使用模拟人教学员进行跌打损伤判断。 讲师给学员讲解如何进行包扎。 讲师使用模拟人为学员讲解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吴宁 999急救中心每天上演着生死时速的急救故事。这里除了是医务人员的战场,还是课堂——向社会公众讲授如何在救护车到来前“救人一命”。 近日,一位医生用嘴吸尿,将航班上的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然而,并非每一位患者发病时,都幸运地有医务人员在场。 越来越多的公众自发接受急救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救命”能力的目击者,在身边有患者发病时能够提供紧急救助。 但这还不够,原北京市法制办曾发布数据称,全市接受过红十字会系统急救知识培训的市民仅占常住人口的4%左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占国民总数的50%以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比例高达95%。 除此之外,在急救培训中,还存在复训人数寥寥无几、社会急救培训良莠不齐等问题需要破解。 课程 两天16个学时 学习初级急救知识 刚下夜班,地铁公司维修保障人员闫涛就赶到999急救中心上课。“课堂”设在急救中心隔壁、综合楼二层的教室内。学员们正凝神听讲,学习如何在救护车到来前“救人一命”。 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在两天的16个学时中,他们将学习创伤包扎、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使用AED(全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初级急救知识。 闫涛时而低头记着笔记,时而“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42岁的他属于学员中年纪较大的,却显得比年轻人更加努力。他说家里老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周围同事和他同岁的,也有“走了”的。他希望学点知识,“最起码家人、同事和朋友出现意外,我能帮上忙。” 一些学员来学急救,是源于身边亲朋的经历。一名在媒体工作的学员说,北京人艺演员、导演班赞突发心梗去世,对她刺激很大。“他是我同学,才41岁,学习急救知识对自己、对他人确实有必要。” 教英语的杨小姐不满30岁。她说,此前有明星猝死事件持续出现在热搜,让她意识到心脏骤停这种意外,不分年龄,随时可能发生在身边。 “如果意外发生在亲友身上,如何补救?我马上上网搜索并报名参加了急救培训。这次学习后,我也会给学生灌输这方面的知识。”杨小姐说。 据999培训中心主任杨瀛介绍,北京红十字会从2008年开始做急救培训,999培训中心学员数量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人到现在的两万人。“打着滚儿地递增。”加上120、各个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力量,北京每年参加急救培训的人数量更多。 在999培训中心,很多市民通过微信预约,排队等着上课。培训讲师金东青注意到,尤其是每当发生公众人物猝死的事件后,预约咨询量明显提高。 学员 为完成任务而来培训后发现“学到技能” 闫涛平时也关注急救节目。但是,电视上看着简单的心肺复苏,到了实际现场操作,还是发现“细的知识点有很多”。 “很多人觉得心脏在左边,心肺复苏要按压左侧,其实应该按压正中间。”急救培训讲师金东青说。 另外,心肺复苏要在对方“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的情况下才能做,缺一不可。这是培训讲师房剑锋在授课时特别强调的内容。他介绍了一个反面案例——马拉松赛事上,有的参赛者低血糖晕倒了,志愿者上去胸外按压,反而可能造成隐患。 公众意识中,存在不少急救“误区”。金东青举例说,癫痫急症发作时,很多人觉得应该往患者嘴里塞东西,还要束缚住患者防止其乱抖乱颤。其实完全相反,癫痫患者并不会刻意咬到舌头,要保证其口腔内没有异物。束缚患者的做法也并不妥当,轻则可能造成肌肉拉伤,重则关节脱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