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译”70年:“声”入人心,“译心”不改(2)
时间:2019-12-20 11: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上任整一年的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张拯是一名干劲十足的“80后”。十多年前,职业录音师张拯放弃了民营录音棚的优厚待遇,投身上译厂。“第一次来这里,就惊呆了,亚洲顶级的录音设备不能沉睡在这里,我的心动了,非常想干一番事业。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很有成就感。” 2009年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60周年,上海电影集团打造的全产业链已具雏形。当时译制厂就凝聚了一批活跃的“80后”,很快“90后”也登场了。 最近在《冰雪奇缘2》的中文字幕版及配音版中,人们看到了张悠悠的名字,她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专职电影文本译者,是译制片行业的新“译”代。 今年4月,在上海首家电影主题酒店——银星皇冠假日酒店举办的沙龙活动中,张悠悠等新一代翻译从幕后走到台前。面对前辈的成绩,她们显得低调谦虚,甚至有些诚惶诚恐。 张悠悠说,比如把“Tea for two”(双人份的茶)翻译成“鸳鸯茶”,把“Boss”翻译成“头儿”,这些“神操作”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人人都在讲“二次元”的今天,我们还是希望继承传统,在传统中创新。 如今上译厂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二次元”声音。比如周帅为《冰雪奇缘》系列中的艾莎配音,同时又是某大型游戏中花木兰、武则天等的“声音形象”;张琦也为迪士尼动画大片配音,同时是国内大型游戏的主要“声音形象”。此外,青少年熟悉的“巧虎”等形象也有“上译版”的配音。新“译”代往往也是导演、配音兼顾,不少是综合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译制厂的新“译”代如今也有了大批固定“粉丝”。每每有译制片上映,“上译观影团”格外活跃,专场放映总是一票难求。一些小观众的家长在网上点赞:“我们需要译制片”。 “功夫熊猫”配音专业户、上译厂副厂长刘风说,新一代的成长为上译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世界在变,“译心”不变 2019年,多场世界瞩目的电竞赛事在上海举办,按照电竞行业的大赛活动模式,为游戏人物配音的重量级演员也会亮相比赛现场。每当主持人介绍一位游戏人物的幕后“声音”登场,都会引发线上线下成千上万的“粉丝”为之喝彩、点赞。 在人们的欢呼背后,“上译”的译者们仍在埋头苦干。“世界在变,市场在变,译者的心没有变。”张拯说。 目前的上海电影译制厂不仅每年完成数十部院线大片和“批片”(非首映当年引进的影片)的配音工作,在紧张的译制进程中,上译厂还连续多年出色完成国家交付的影视译制工程及相关文化交流培训项目。 “外译中”仅是上译厂目前业务的一个类别,“中译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正在变得更加重要。2019年,上译厂还完成了热映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字幕“中译外”等项目。邀请在沪外籍人士为中国影视作品配音,也已成为现实。 “与10年前或5年前相比,我们对译制的前途变得更有信心,因为‘声音产业’究竟是什么,究竟要怎么做,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张拯说。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英语在中国社会的普及,传统译制片的主要市场式微,更多中青年观众选择“原版片+字幕”的形式观看电影;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带动民营声音产业崛起,企业和平台进入快速扩张期。有的企业专注翻译、生产字幕,有的则灵活多样地组织民间配音力量开展活动,也有部分业余“声音”走上大银幕。 “我们看好百花齐放,同时希望把‘上译’做得更好,市场化是大方向,上译人也要学会在市场大潮中摸爬滚打,而且我们定力十足、初心不改。国家任务和市场业务两不误。”一身挑着上译厂“厂长”和“公司总经理”两个职务的张拯正在为未来5年的上译厂拟订更宏伟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市场化的声音产业轮廓日益清晰,其中既包含动漫、游戏、网络社区等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增长极,也包括配音技巧训练等培训行业。让上译人欣慰的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译厂就率先尝试面向大众提供配音培训,造就了一批新“译”代的配音人才和配音爱好者。如今,上译厂已拥有“唯优声训营”等市场和口碑俱佳的培训平台,累计培养百余名人才,不少已晋级专业配音行列。 什么是属于未来的声音产业?老一辈艺术家用富有特色的声音艺术,为观众“配”出各种属于未来的可能性。去年,著名配音演员曹雷、丁建华等相聚在一起,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动画电影《天书奇谭》重新配音,时隔多年艺术家的声音宝刀未老,连苏秀也重回录音棚“试验”了一把。不久的将来,这部“老声新配”的动画大作有望与观众见面。 当九旬高龄的苏秀畅想未来时,她坚持认为,“在这个属于‘地球村’的时代里,人们对译制片的渴望不会停滞”。 (记者许晓青) ▲新中国第一代配音导演、配音演员苏秀在录音棚内。照片由上译厂供图 献给我的“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