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上“拴牢”流沙 新榆林绿进沙退
时间:2019-12-24 09:4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古来塞上多荒漠,风吹流沙满地跑。这曾经是塞上边关榆林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榆林完全不一样了:绿锁流沙、绿进沙退,塞上榆林完全控制住了流沙,成功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塞上榆林正积极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11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河南信阳召开2019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并对全国28个城市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素以沙地、荒漠、黄土闻名的陕西榆林榜上有名,40项考核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其中,林木覆盖率达到33%。 塞上榆林成功获颁“国家森林城市”,标志着榆林彻底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飞跃,并使陕西省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陕西也因此成为我国一个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创造了世界治沙奇迹。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度地带,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地区和两个跨区域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之一,目前也是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 历史上的塞上名城榆林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由于长期的乱垦乱耕,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荒漠化、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极度脆弱。建国初期林木覆盖率只有0.9%,一年四季“风刮黄沙难睁眼”曾是过去榆林的日常景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榆林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带领全市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先后经历了试验摸索阶段、集体大规模治理阶段、改革开放转型阶段和生态建设全面发展阶段,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全市上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先后开展了“三年植绿大行动”“全面治理荒沙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造林绿化活动,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如今的榆林遍地绿色、满目苍翠。 目前,榆林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157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3%。可利用草地面积1833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760万亩,飞播牧草25万亩,改良草地150余万亩。黄土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量由建国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红枣经济林170万亩,核桃40万亩,形成了红、黄、绿各色相融的经济林果产业新形态,构建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樟子松林保存面积达到130多万亩。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3.24%,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年扬尘天气由100多天减少到10天以下,每年30多次的沙尘暴已经不再发生。2018年,榆林城区监测二级以上天数为272天,其中达到一级标准天数为20天,成为陕西省PM2.5年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 沙漠里崛起森林城 在榆林,治沙的故事如绿色绵延,层出不穷。这里先后涌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和集体43个,省级先进200多个,市县级先进1800多个。 70年的治沙造林过程中,榆林先后涌现出了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杜芳秀、漆建忠、朱序弼等全国治沙造林英模代表,孕育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2018年6月14日,在榆林举行的“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领导指出:“榆林防沙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治沙就是从榆林走出来的,目前仍然对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016年11月,榆林市站在全市发展战略高度,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被列为国家西部干旱半干旱沙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试点予以示范带动和技术支持。由此,榆林人民满怀豪情地开始了生态建设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