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微信朋友圈行为动机研究(2)

大多数在朋友圈发布的都是正向的自我表露,遇到困难、麻烦的情况下,也会将一部分之前隐瞒的,会破坏自己形象的负面内容表露出来。等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时候,会对当时的自己感到羞耻,就会产生动机,将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仅个人可见或者删除朋友圈。

2、沟通隐私管理理论

个体通过一种隐私管理系统来控制隐私的流露,这个管理体统由什么时候分享隐私的原则和什么时候不分享隐私的原则构成。个体通过这个原则体系来控制自我表露时隐私的渗透和呈现。当用户添加新的好友的时候,并不想让陌生人触及太多瘾私,认为过多透露隐私会使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让自己变得脆弱。正如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提出的圆形监狱理论那样,监视者可以监视所有犯人的行动,而犯人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监视。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在这个时候就非常有用了,即能保留自己所有的朋友圈内容,日后可以翻阅回忆。又能解决有些内容不想被陌生人看到又无法屏蔽的尴尬处境,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另一方面什么时候表露隐私原则和什么时候不表露隐私原则,可以达到吸引别人来关注自己的效果,如果你在乎我,关注我,就能在三天的有效期限内看到我的朋友圈和我互动、给我反馈。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权限在隐私和公开、紧密联系和保持距离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3、降低理论

个体在表露过程中会倾向于表露和他人相似的方面,表露自己的信息,从他人的回应中得到信息,降低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强化人际关系。例如在《复仇联盟 4》上映的时候,很多人会在朋友圈晒票根,发表观感体验,从中传递的信息就是,我喜欢看复联系列电影,你呢?是否和我有一样的喜好。收到别人认同、赞许的回应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选择显而易见的有大部分人喜欢的内容发布朋友圈时,就降低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三、过度管理朋友圈行为的危害

(一)迷失自我

过度的印象管理会迷失自我,失去个性,给人一种不真实、不真诚的感觉,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屏障,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等不好的结果。发布与本人相差甚远的内容,长期沉溺在舞台上的“我”的虚拟形象中,会使真实的自己感到落差,从而影响自己的状态。出于欺骗为目的的印象管理,会恶化社会风气,扰乱和谐社会。

(二)社交恐惧

过度的在意别人对你的关注度,会导致社交恐惧,依赖在朋友圈进行人际关系维系,使自我认知产生歪曲,三天可见的功能也是一种由于焦虑而产生的逃避行为。这会使人丢失掉原本平等、自由的社交方式。

(三)信息成瘾症

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朋友圈中与人的交际上,不断地刷新朋友圈获得新的刺激和反馈,一旦得不到新的信息,就会使人感到焦虑和烦躁,这种症状不仅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美)欧文·戈夫曼著. 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8.

[2]刘砚议 . 微信朋友圈中的“印象管理”行为分析 [J]. 新闻界,2015(3):58-61+66.

[3]钟浩.微信朋友圈的传播心理研究综述[J].新闻前哨,2019(6):36-37.

[4]翟永威,胡素霞.微信点赞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J].青年记者,2017(26):40.

[5]荆玉梅.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动机的心理探析[J].传媒,2017(05):83-85.

[6]董新夏.三天“朋友圈”:社会性动物的间歇性离群—基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J].新闻知识,2017(8):48-50.

(作者简介:潘翌旦,女,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从事社交文化与设计表达研究。)

(责编:段佩伶(实习)、宋心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