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众筹与众包新闻中职业记者角色浅析(3)

众筹与众包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虽然众筹网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仅限于在商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据调查,众筹网的新闻项目寥寥无几,且众筹网中并未设新闻类别,近几年甚至已把新闻项目从咨讯类转为其他类别。据统计,众筹网中上线至今的新闻众筹项目可查到的仅六例,且集中在2013年。众筹网自2013年上线后,新闻项目利用此平台众筹,但由于收效甚佳,仅几例成功,14年后便鲜有新闻项目上线。另外,已上线的众筹新闻也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以至于现今的众筹新闻发展步履维艰。因此,在分析这种新闻制作模式下职业记者的角色定位,首先要分析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考虑记者作为媒体从业者是如何在其模式中发挥专业性的。

1.众筹新闻的发展弊端

(1)新闻项目的筹资吸引力不强

从众筹新闻的运行机制来看,受众参与的主要渠道就是投资,凭兴趣决定要关注哪一个报道,再决定自己的投资金额,众筹网中新闻类的投资金额较少,每人至多投资五元,但尽管如此,众筹新闻项目的筹资过程依旧困难,例如,众筹网上于2013年参与的关于中国手游圈调查访谈的报道,截止成功筹到目标金额花费三个月,共筹3170元,得到51名项目支持者。而于今年一月发起的一本名为《教育公共基础·考点全解》的教材出版项目却在短短一月内筹到了20754元,获得381名支持者。据笔者调查,众筹网中的出版类、娱乐类项目较易筹到资金,且成功项目最多,其他类中的新闻报道数量甚微。由此看来,新闻众筹项目的成功率过低与公众参与新闻众筹的意愿有极大关系。

(2)市场化体质下公共利益的缺失

通过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众筹新闻,本论文认为此种新闻生产模式是由受众的资金链提供保证的,发起人直接面向市场,其发起的新闻报道选题是否能够成功上线进行报道,在于受众对报道的阅读意愿如何,那么受众就成为选题生死的决定者,同时,受众通过互联网监督报道生产的过程,关注其发展动态。此时的媒体人受到出资者的强烈把控,由此报道方向就有了一定的偏向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下丢失了新闻的公正性。在新闻界,新闻首要注重公共利益是为之公认的,且在传播的功能观里,无论是拉斯韦尔还是赖特,都是从公共利益角度进行分析的。然而市场化模式往往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它关照的总是部分人的利益,由此本论文认为众筹新闻也只是部分人的新闻,有违公正性和中立性。

(3)众筹新闻项目缺乏严格把关机制

传统新闻的制作从选题到采访直至最终稿件的呈现要经历无数次来自专业角度的审核,且每个环节也有严格的专业标准,层层把关。传统纸媒需要三审三校,仔细核查其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广电新闻其机构内部也有严格的把关机制。

而众筹新闻则不然,通过分析众筹新闻的运作模式,唯一的把关人便是为其投资的受众,选题的好坏也与这些受众的价值观相契合。问题在于这些用户的专业素养却参差不齐,甚至可能基本都是对信息甄别能力欠缺的大众,他们对报道的评价标准仅仅依靠内心的喜好或好奇程度,而不是从专业视角审视其可行性。当然,国内外的众筹新闻为了避免投资者对项目资金的把控而操控整个报道的方向也做了相应的措施。国外知名众筹网站Spot.us为防止个人的完全操控行为就对个人投资比例限制为不超过总金额的20%,WeReport限制为50%,国内众筹网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由此看来,对众筹新闻的第三方管控是有必要的,众筹网是参与式新闻的发展,其公开性得到了体现,而报道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因此,就国内的众筹网来说,一套来自专业的把关机制可为其在报道质量问题上扫清障碍。

2.记者的职业身份和个人身份相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尤其是在网络世界中,记者往往以个人身份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在众筹新闻这种模式中,记者就是以个人名义为其报道融资,最终的报道又会以职业记者或是其所属媒体身份发布,以扩大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众筹新闻模式中记者的职业身份和个人身份是高度统一的。在众筹新闻中,也有一些像候继勇这样的职业记者协调把握了二者角色的协调性,充分利用众筹新闻的优势,为自己筹得资金和公众意志,呈现出了颇具创新且优秀的深度调查性新闻。

3.新闻众筹模式下职业媒体何为

众筹新闻是众包新闻的一个分支,而众筹与众包的不同之处在于众包是把原由记者等专业人员的工作以自愿的形式外包给大众,是由内而外的过程,众筹新闻则是发起人吸纳大众资金及意见、建议,由于国内的众筹网内新闻众筹项目基本都是职业媒体人发起的,因此,是由外而内的过程。新闻众筹在中国虽已存在五年,但仍处于萌芽阶段,国内众筹网中新闻项目也是寥寥无几。通过本论文调查研究,一些职业记者利用自身的专业性,正在帮助众筹新闻走出发展停滞的困境,同时也使得自己在新型新闻运作模式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和职责所在。

(1)知名媒体人引领新闻众筹风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