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3)

两微一端即时发布。微博、客户端减少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报道的时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多家传统融媒体“两微一端即时发布”借助微博、客户端发布疫情的最新情况,包括各地累计确诊病例、疫情防控进展、官方通报、谣言澄清与解释等,以“快讯”、“最新消息”“速报”等形式报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即时内容。

权威解读切片化呈现。面对突发的疫情和疫情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复杂信息,拥有更多的权威信源的主流媒体,通过接触各级官方机构和专家资源给予公众清晰且权威的解读,帮助人们在获得新的信息后作出相应的调整,适应外部环境。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邀请权威人士进行面对面专访,比如央视《新闻1+1》自1月27日起将节目主题调整为“今日疫情分析”,邀请最权威的专家和决策者对当日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和提出对策,传统的电视直播联动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实时发布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邀请权威人士写专栏文章,比如多家媒体在其客户端的疫情专栏中都设置了类似“评论解读”、“分析解读”等专栏,专门解读公众关切的问题;此外,传统主流媒体还将“权威解读切片化传播”,通过拍摄短视频或将长视频剪辑为小视频,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科普疫情知识,比如“钟南山示范如何摘口罩”、“李兰娟提倡没毛病不要乱吃药”等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PUGC化现场报道。现场报道即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通过镜头、口述等直观化展示现场动态环境。在此次疫情报道中,现场报道主要以视频与图片的形式呈现,向公众直观地展示医院救治状态、疫情防控状态、市民生活状态等一线情况。但同时,由于“公民记者”的出现,传统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不再占有时效性和现场感的绝对优势,因此主流媒体要学会将“公民记者”作为报道的另一种补充,尝试“PUGC化现场报道”,也就是PGC+UGC的生产模式,专业化与用户联手生产内容。比如央视新闻与武汉当地B站UP主“食贫道”合作制作《武汉观察vlog》,央视提供平台,“食贫道”提供素材,实现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互补。

深度报道跨平台传播。问题挖掘分析深入、信息交代清晰完整的深度报道一直是传统媒体手上的“利器”,并“渴望能在以碎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竞争中胜出”。[8]在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传统纸媒深入疫情一线,从人文视角出发关注普通人的健康与生命,并以故事性与人物性的方式记录与报道,持续产出很多优质内容,且通过“深度报道跨平台传播”实现了多渠道多触点分发,从而有利于适应深度报道的“浅度生存”。比如财新、《三联生活周刊》、《财经》、《中国新闻周刊》等老牌周刊以细节生动的笔触还原鲜活而具体的一线疫情,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深度报道的内容辅以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实现了影响力的收割。

2、特色融媒体报道形式

一些近年来较新的报道形式在此次疫情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其中以“慢直播”和“建设性新闻”为主要代表。

慢直播。1月27日晚,“中国电信”官方账号在央视频开通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慢直播”建设,到2月2日,该直播已获得8千多万人次观看,成为2020年开年的“最火直播”。“慢直播” 以一个固定的场景或内容进行自我的变化与阐释,没有后期的选择与加工,致力于提供全时的相对整体的呈现。 “慢直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挪威广播公司(NRK)拍摄的纪录片《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纪录片已最原始、最枯燥的方式完整拍摄了一列火车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到第二大城市卑尔根7小时旅程的完整过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受众提供一个窗口,观察世界,感受场景”。[9]这类直播的存在其实也证明了“营造在场感与陪伴感,也是直播的一种重要功能”[10]。

央视频“直播造医院”的走红也是源于其浓厚的“在场感”与“陪伴性”。首先其非常契合这一时间节点大批网民的心理与信息获取需求,“无聊”的在家生活碰上新奇的直播内容摩擦出千万的“云监工”,网友们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观看直播,陪伴感十足;另外,这场慢直播也是一次大型的“线上社交”,火热的评论区时刻迸发出网友们无限的创造力,而“云监工”的身份也使得网友们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产生真实而独特的参与感与在场感。虽然这次“慢直播”的尝试为主流媒体的传统传播方式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但是“慢直播”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是否还具有这样持久的影响力有待后续的继续观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