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全球价值链下两岸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合作——基于历史的考察和交易成本分析(2)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访谈资料整理,其中大陆1人,台湾1人,既是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也是动漫产业高层业者,所以在访谈总人数上,笔者扣去重合的人数,这样大陆有24人,台湾有16人,总共40人受访者。

二、二十世纪,两岸动漫产业以代工为主,居全球价值链末端位置

动漫产业全球化的滥觞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已是动漫强国的美国,实行“装配线”式的动漫生产方式,雇佣大量的劳动力。随着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大量生产的压力下,美国的动漫工业开始向海外寻找便宜、稳定的劳动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动漫工业将部分生产转移至日本,开启了动漫产业全球分工的步伐。

而在此之前,全球动漫产业彼此之间的连带并不强烈,大体上属于各自独立发展的状况。 1922年至1945年被视为中国动漫的萌芽和探索时期,1922年万氏兄弟推出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是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 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时长80分钟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首次在黑白胶片中将火焰染成红色,作为东南亚第一部动画长篇,在许多国家引起了轰动。(金元浦,2012:81)但由于国共内战的原因,1949年以来,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动漫产业发展上也形成各自的发展历程。

(一)五、六十年代,两岸动漫产业各自独立发展

台湾动漫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发展,但当时尚未形成产业。1954年,桂氏兄弟卡通研究小组制作十分钟的黑白动画短片《武松打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赵泽修引进动画制作技术,拍摄宣传动画短片《龟兔赛跑》与《石伯伯的信》,并成立“泽修美术制作所”,培育本土动画人才,但后因资金以及其他因素而无以为继。(林于胜,2004)

大陆1957年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上海美术制片厂以中国独有的水墨渲染方式完成的动画长片《牧笛》首度得到世界对于大陆动画的关注,尔后创作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与《三个和尚》也都有佳绩。

(二)七、八十年代,台湾、大陆 先后进入全球动漫代工体系

日本动漫产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崛起,以美国和日本为两大核心的全球动漫生产体系逐渐形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同样基于降低劳动力成本的考虑,将一些动画绘制的部分转移到人工较便宜的台湾,开启了台湾的动画代工时期。1970年,台湾与日本合作的“影人卡通制作中心”成立,其主要业务是为运动形态的动画影片代工,如《东洋魔女排球队》与《巨人之星》。但日系代工时期台湾并没有学到整套的动画技术。1972年,由于日本与台湾“断交”,加上当时动画师的收入过低,“影人卡通制作中心”宣告解散,其雇员们陆续成立自己的动漫工作室,但这些工作室大部分是小规模的,而且没有维持很久。(Shiau ,2002)

1978年,参与美国动漫制作的王中元回台湾成立宏广公司,主要业务是替来自美国的汉纳巴布拉公司(Hanna Barbera)与迪斯尼的订单代工。宏广高价聘请原画师,以优厚的待遇以及美式管理,收编各方面人才,由于其代工层次较高,能满足外商委制意愿,迅速的整合了台湾动漫代工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宏广成为当时全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动漫代工制作中心。(黄贞维,2016)但也由于台湾代工的美、日动画倾销回台湾,导致了台湾原创动画市场迅速被外来动画侵蚀。

大陆方面,文革十年,大陆的动漫创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这段时期,正是台湾开始发展代工的时期,在制作技术、表演艺术、剧本创意、市场理念等方面,大陆与台湾的动漫产生较大的差距,这也为两岸后续的合作埋下了伏笔与经济动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