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中新社湖北前方报道团队:奋斗在战“疫”一线(2)

临近春节,没有人再关心假期如何过,每天中新社湖北前方报道群里讨论的都是疫情相关的报道选题。街头、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社区隔离点……围绕疫情,大家克服起初防护物资不足的困难,每日奔走于一线。

中新社湖北分社党支部书记、副社长全安华(右)采访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先生。

为方便采访,也为安全起见,分社统一安排报道团队成员入住酒店“自我隔离”。虽然隔离家人,但并未阻隔新闻报道的脚步。

湖北分社党支部书记、主持工作的副社长全安华一方面加强与总社和湖北省相关部门沟通,一方面安排部署报道任务,并赴火神山医院、武汉大学等地采访,参与采写《对话留汉国际学生:校内未弥漫恐惧、我们在静待佳音》等独家稿件,及时回应了公众关注。

中新社湖北分社党支部组织纪检委员、社委艾启平除夕夜在编辑抗“疫”稿件。

湖北分社党支部组织纪检委员、社委艾启平负责审稿,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但还是挤出时间写下《武汉“封城”手记:此心安处是吾乡》《特写:勇闯“金银潭”》《述评:警惕“谣言病毒”蔓延扩散》《中新时评:打好疫情防控三大战“疫”很关键》《述评:当前湖北疫情防控仍需解“三急”》《中新时评:疫情防控需要纪律保障》等稿件。

中新社湖北分社社委徐金波除夕当天采访建设中的火神山医院。

湖北分社社委徐金波发挥长期联系武汉市、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采写了大批来自抗疫一线的鲜活报道,《从火车站到机场 直击关闭离汉通道后的武汉》《特别的除夕:武汉吹响建设火神山医院“集结号”》《武汉街头小店不关门 坚守城市末梢的温情》《武汉战“疫”记:出入靠通行证 居家生活多网购》等稿件见证了武汉三镇的特殊时刻。

深入一线 突出特色

害怕吗?当然怕。对于未知的病毒,不安的情绪与记者就要上一线的决心相互交织,一边叮嘱家人注意防范,一边还要一次次走出家门,前往别人避之不及的重点地区。

中新社湖北分社记者张芹(右)采访云豹救援队。

采访中,湖北分社记者张芹见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写下很多稿件。因家中孩子尚小需要照顾,她经常在报道驻地、采访地、家三处奔波,完成了《大年初一的武汉:待山花烂漫时,彼此均安好》《走访武汉社区: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发热患者早期筛查》《“封城”七日:阳光照耀扫阴霾 市民祈福武汉》《韩国驻武汉副总领事李光镐:“‘邻居’遇到困难,我们理应守望相助”》等大批生动的独家稿件。

湖北分社视频记者邹浩进过华南海鲜市场、到过医院病毒检验室拍摄、还进入隔离病房两次。中新社湖北前方报道团队居住的酒店,离邹浩家仅100米的直线距离。他却已经记不清多久没有回家,而作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在抗疫一线值班。

中新社湖北分社记者邹浩做采访准备。

在湖北医疗物资全线告急时,中新社湖北分社采编人员积极通联,在采访海外华人华侨时组织了数批捐赠。2月5日,湖北分社将菲律宾华人华侨爱心捐赠的疫情物资,赠予急需防护物资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践行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中新社四川分社摄影记者安源在武汉方舱医院采访。

来武汉支援的中新社四川分社摄影记者安源在武汉期间,前往发热门诊采访,进入“红区”拍摄李兰娟院士查房。为了拍摄雷神山医院建设情况,安源和同事从小路绕道近3公里,最终拍摄到了珍贵画面。

中新社港澳台部记者杨程晨(右)与上海分社记者张践驰援武汉。

返乡探亲的中新社港澳台部记者杨程晨就地留在武汉参加报道。不到20天发出文字通稿32篇,图片通稿近40张,还发出多条短视频及视频通稿。其中文字稿件《武汉医务人员“年夜饭”见闻:身着隔离服乘摆渡车送餐》《再探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生活仍要继续》《“光头护士”单霞“上一线”:保护好自己方能更好战斗》《专访金银潭医院重症“突击队”:与时间、死神赛跑》《专访留汉法国医生:备好香槟,待吾妻归来》《对话医者、患者余昌平:过度恐慌不必要》,视频稿件《武汉医护人员的“年夜饭”》《战“疫”Vlog 留汉法国医生:备好香槟 待吾妻归来》等获得广泛传播。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周群峰(左)进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科采访后与医务人员合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