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试论新疆主流媒体扶贫报道创新策略(2)

研究将扶贫报道篇幅分为3类,1.1000字以下;2.1000——2000字;3.2000字以上。1000字以下的和1000字到2000字的报道占绝大多数,二者相加占总报道数量的79%。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与《新疆日报》扶贫报道的报道体裁有关。

(四)报道体裁

本研究将报道体裁分为:1.消息;2.通讯;3.图片新闻;4.深度报道;5.评论。其中,消息占比62.5%,通讯占比18.75%,图片新闻占比12.5%,深度报道占比6.25%。

不难看出,在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中,消息占绝大多数。主要报道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1.报道扶贫内容,例如工作队扶贫的具体细节、某个行业的扶贫工作;2.报道扶贫政策,例如党中央下发的扶贫脱贫文件,自治区党委书记召开的工作会议;3.报道扶贫工作进展,如全区在目前为止贫困县摘帽的数量;4.报道报道扶贫领域的失职和失责行为。而消息这种体裁最适应这样的报道内容。由此决定了上述的报道篇幅,以1000字和1000——2000字为主要篇幅,是与消息这种体裁相适合的。

同时,根据表格可以得知,通讯、图片新闻、深度报道、评论较少,一方面与《新疆日报》的日报性质有关:日报每天刊出,因而以时效性更强的消息居多;另一方面与版面量有关:图片新闻一般要求较多的版面,《新疆日报》可能采取扶贫报道外的其他内容来填充版面。

(五)主题分布

《新疆日报》扶贫报道的主题分布如下:1.产业扶贫21.4%;2.扶贫政策28.5%;3.工作进展35.7%;4.人物活动7%;5.舆论监督1%。

选取样本中的扶贫报道中主要以产业帮助扶贫、中央或自治区发布的扶贫政策、汇报扶贫脱贫的工作进展为主要内容。而其中,针对具体个人的人物扶贫活动的报道,对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不负责任、工作不认真的干部或个人的舆论监督的报道只占7%。

(六)报道倾向

《新疆日报》的扶贫报道以正面和中性报道为主,占比92%,而负面报道只占7%。这一方面符合了我国对于媒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了一个有利的氛围。但另一方面,负面报道过少,会导致人们忽略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不认真、不到位的情况,不利于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改进和创新的策略。

三、《新疆日报》扶贫报道的创新策略

(一)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

由以上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在所抽样的140篇扶贫报道中,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为主要态度倾向,二者相加占据总报道的比重的92%,负面报道只有10篇。这虽然符合了“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但是这一悬殊过大的比重并不利于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实现。对此,笔者以提出《南方日报》为例,提出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创新策略。

《南方日报》从 2011 年 5月 17 日开始,经过深入调查,推出了《“双到”扶贫 AB 面》系列报道。报道在构思上别出心裁,主要体现在“正反对比”的独特创新,通过“正反对比”促进问题的解决。A面报道扶贫中的先进典型,B面报道扶贫中的落后个体。通过正反两面事实的强烈对比,一方面赞扬取得良好效果的扶贫实例,一方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这组报道引起了上至省委主要领导下至贫困群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双到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3]。

因此,《新疆日报》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南方日报》AB面的做法,不只报道工作进展势头良好,同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引起人们的重视,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平衡兼顾扶贫报道聚焦主体

通过分析得知:《新疆日报》的扶贫报道,其聚焦主体大都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支书或村干部、某个具体行业对贫困家庭、贫困群体的帮助,突出了帮助扶贫的个人或集体所做的工作。然而在这里,“被帮扶对象”即贫困村民本身的形象并不十分饱满,其为自身脱贫所做的努力和对脱贫工作的配合也并未得到充实报道。

新闻专业规范要求: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平衡、公正,为利益双方提供公平的应答机会,不偏袒任何一方。被帮扶对象是《新疆日报》扶贫报道的一大受众组成部分,让他们不仅看到驻村工作队、各个单位对自己脱贫的帮助,也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有利于贫困群体从心理上产生愉悦感,增加对于扶贫工作的支持度和认可度。因此,要注意让被扶贫对象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加报道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整合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