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综艺路上的文化探险(2)

  舞台表演重肢体,但夸张的肢体语言用影像呈现出来会显得做作。影视演员擅长微表情,微表情放在空旷的舞台上又很容易被观众忽略。《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黄维德、《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潘虹,都为此感到困惑。后来,关正文说,他需要一种介于舞台和影视表演不同分寸的“中间状态”。让他感动的是,每一位演员在收到这份含混不清的指令后,几乎都以最快的时间进入那种状态。

  受演员档期和节目经费所限,每本“好书”都是在两三天之内拍完的。关正文清楚地记得,比他大五岁的王洛勇,为了演好《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老年阿里萨,连着三天,每天都是早上7点开工然后干到次日凌晨4点。“那会儿我最担心的不是哪条过与不过的问题,而是反复询问王洛勇老师,‘您的心脏没有问题吧?’”

  录制节目那俩月,一直是这样变态的工作节奏——搭布景,拆布景,再搭布景,再拆布景。“俩月一直呆在录影棚里,但两三天你就能从一个世界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这个感觉比较恍惚,比较神奇。”关正文回想起来,那俩月里,整个节目组的创作状态可以说是“自带鸡血”。

  后来,在一次行业大会上,几位朋友称赞《一本好书》编剧做得好。关正文还是那句话,“哪里会有比毛姆、马尔克斯更牛的编剧呢?”他没有来得及对这些朋友解释清楚的是,正是这些“史上最牛编剧”,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你不能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就觉得自己也是个巨人,你必须战战兢兢。”关正文坦言,戴着镣铐跳舞,只有在改编上力求准确,只有在呈现方式上花尽心思,才能“对得起经典”。

  改编让关正文落下了新的“职业病”——现在拿起一本小说,他都忍不住要把书里的人物立到舞台上,想象人物该穿什么样的服装,怎么说台词,怎么走过场。“我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

  2 一本书的蝴蝶效应

  《一本好书》这档在网综大潮中显得“另类”的文化节目,能在开拍之前就引来足够投资和赞助,率先播出、率先成功的《见字如面》居功至伟。

  很多人调侃说,关正文的创作野心可不小,他循着字-词-篇-章的文学逻辑一路高歌猛进。客观事实是,《见字如面》是捡来的,是关正文靠着树干冥想《一本好书》而不得要领的时候,树上掉下来的那颗救命的果子。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和很多爱囤书的人一样,2016年3月很普通的一天,关正文又一次网购来一堆杂书。一本名叫《见字如晤》的书信集抓住了他的眼球。

  “信件所覆盖的社会生活极度宽广,对于历史、社会和人性的记录与呈现,都是非常优质和多元的,单从内容传播价值来讲,它就是一座宝库。”时隔三年再回忆,关正文连用三个“太牛了”,来描述当年“关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那股子兴奋劲儿。

  没怎么犹豫,他就下了读信的决心,“一封信读下来只要5分钟到7分钟,篇幅和节奏都堪称完美。一本厚书没法在舞台上从头到尾读,为什么不先把信给读了呢?”

  《见字如晤》这本书如今仍摆在关正文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这本书和那个灵感爆棚的下午,一起构成了他的“蝴蝶效应”——几个月后,《见字如面》火了。

  黄永玉写给曹禺坦率而真诚的批评信,曹禺回给黄永玉真诚而坦率的答复信;秦国战士黑夫和惊,向哥哥衷索要衣物和盘缠的“中国第一信”;大文豪韩愈煞有介事呵斥鳄鱼的宣战信……这档形式单调的读信节目,甫一播出就成为爆款综艺。

  但就在网友为书信里的情感“泪目”时,在他们为节目应不应该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争论不休时,关正文和节目组才刚刚开始回本——《见字如面》第一季录制前没有卖出任何广告,12集节目,是自掏腰包的12场“裸奔”。

  2016年是网络综艺探头萌芽的时间段,市场的聚光灯只打在极少数“头部综艺”身上。想要有人投资偏文化深度的综艺节目更是难上加难。事后回想,关正文也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莽撞了,是不是可以先做一半儿,这样还能少赔点儿。但当时心里“把信给读了”的强烈呼唤,一个劲儿撺掇他不要再等。“好东西明明就在那里,先等一等,可能就变成了永远等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