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强军方略(4)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和保家卫国的武装集团,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灵魂。新时代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守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坚定惩治军中腐败,保持人民军队本色;加强官兵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严明军纪和以法治军。

四是强军的根本——加快应战准备。强军的根本问题是提高作战能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开展实战化训练。军事斗争准备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军事术语和常态工作,为防止“和平建军”思想状况的发生,必须强调实战化训练,做到“练为战”,杜绝“练为看”,达成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五是强军的关键——军事改革。为适应现代化作战要求,必须深化军队组织结构和指挥体制的改革。十八大以来的军事改革或叫军队改革,有一个从调研论证到高层决策的过程。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挥体制,即撤销四总部,设立军委15个直属机构;二是重新设置战略方向和战区布局,将原来的七大军区调整为五大战区,强化海军和空军建设,陆军裁撤30万人。基本实现了“军委抓总、军种主建、战区主战”的总体设想。

六是强军的潜力——深化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含义是: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物质文化生产部门,有机地融入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体系之中,形成投资成本的兼容和双赢,这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优化路径。例如:军队的被装厂,可以军转民,既能生产军装,也可生产民服;对某些军队人才的培养,凡是地方院校可以培养且缺乏规模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军队就不必再专办军校,地方院校的国防生教育,即属教育类军民兼容的高等教育。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如飞机场、飞机制造厂,由于投资较大,可以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六、台海局势分析

(一)台湾现实情况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陆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300万人。台湾经济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处于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台湾经济于1950-60年代起飞,得益出口导向和社会稳定,也得益于蒋介石从大陆运走的56000箱黄金(按当时汇价约合100亿美元)。1999年时,台湾GDP总量相当于大陆的约三分之一,现在仅相当于大陆一个发达的省份。这说明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大陆近20年发展较快,把台湾比下去了;另一方面,民进党上台后,台湾乱象丛生,人才和资金外流,经济增速下降。

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安全的隐患,主要是政治生态恶化。台湾有四个族群(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有五个主要政党(国民党、民进党、新党、亲民党、台联党),主张两岸统一的人数日益减少,这与国民党地位下降,原来随蒋介石退守台湾(50余万人)的“外省人”数量急剧下降有直接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文化和思想结构的变化,新生代与大陆的亲情感渐行渐远。据台湾一家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主张独立的占28%,主张维持现状的占55%,主张统一的仅占13%,其余4%拒绝对“统独”问题表态。

(二)中央的对台方针

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三大战役结束和海南岛解放后,毛泽东曾筹划和布局解放台湾,后因朝鲜战争爆发,为避免南北两线作战,台湾问题被搁置。1950年代末,毛泽东曾设想过“和平解放”,甚至让蒋介石保留军权(可视为一国三制)。周恩来将其中的具体内容,概括为“一纲四目”。

一纲是必须回归和统一。四目是:台方同意后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蒋介石;台湾军政及经济建设费用不足之处,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每年均有财政赤字);台湾的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后协商决定;双方互相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邓小平主政中央后,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为了不让美国人钻空子,也防止单纯和平统一观念的产生,他又明确指出:主张和平统一,但决不作放弃武力解决的承诺。我理解,承诺放弃武力解决,会导致长期拖延以及“和平分裂”。邓小平为及早商谈解决,曾把它列为1980年代的三件大事之一,故有“叶九条”的产生。

(三)美国的对台政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