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从麦奎尔的受众理论视角分析电视剧和网剧的差异(2)

电视剧和网剧在内容的选择和制作上具有明显区别,主要取决于目标受众。卫视平台受众以中老年用户为主,网播平台受众则以年轻人为主。根据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6月,城镇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3.7%,农村网民仅占26.3%;年龄分布上,20岁—40岁是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⑤因此,网剧主要用户以年轻城市人群为主,反之,电视剧受众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村群体为主。因此笔者将根据受众分化理论,从内容、制作和付费模式三个方面浅谈电视剧和网剧的差异。

(一)电视剧和网剧的题材差异

图1 2017年综合指数TOP20的电视剧和网剧类型

不同于网播平台精准的用户画像,卫视对受众的判断更多基于以往经验。电视剧在题材上倾向于符合大众审美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根据2017年综合指数TOP20电视剧和网剧类型(图1)可看出,电视剧题材相对保守,以现代剧、年代剧为主。2018年第一季度,在卫视平台播出的年代谍战剧《风筝》在卫视收视率均排名前三,在网络平台播放量却表现一般,网媒上更是毫无话题度。然而,类似的抗战剧、谍战剧在山东卫视、安徽卫视等卫视轮番上演,收视率却能得到保证,积累了稳定受众群。

网剧题材类型复杂多元,求新求异,符合年轻人的心理诉求,也填补了电视剧在题材上的空缺。根据图1可知,玄幻、悬疑等非现实题材是网剧的主要类型。网剧在故事结构上追求标新立异,叙事节奏紧凑。除了题材类型上的明显差异,同类型在两个平台所呈现的内容也可能具有较大差异。举例来说,同样是IP改编的宫廷剧,在卫视播出的《甄嬛传》叙事逻辑完整,剧中服化道接近史实;而网播剧《双世宠妃》的设定则与史实无关,视听语言上也追求现代化。故事围绕主角的感情展开,更像是古装化的偶像剧,其目标受众精准定位为20岁—35岁的年轻女性。两部剧虽题材相近,但风格迥异,却都在收视率上获得了可观成绩。根据2018年11月的数据,《双世宠妃》第二部上线39天就在腾讯视频达到21.3亿的总播放量,在同期网剧播放指数榜单排名第一。除此之外,网剧剧情节奏快,甚至倾向于电影化的表达,既提升了质感,又符合互联网用户敏捷的思考方式。

(二)电视剧和网剧在制作上有快慢之别

电视剧和网剧在制作上的差异也逐渐变大。电视剧一般制作成本高,定档播出导致了拍摄时间长,整体节奏较慢。而从受众角度来看,电视也刚好是“伴随式媒介”。一项北京城市居民收视行为调查显示,97%的受众在收看电视时有聊天、做家务、打电话等伴随性行为⑥。因此,电视剧的“慢”制作和剧情“慢”叙事的结构与受众对电视剧的需求相契合。

随着网剧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小规模、短周期的制作模式。网剧率先采用短剧集模式,一集二三十分钟,满足了互联网用户碎片化的触媒习惯。同时,受众对互联网的诉求从一开始就是主动寻求新信息,在接触互联网平台时注意力较为集中。针对网剧内容营销快速更新的内容是制造爆点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网剧还有可能向国外靠拢,采用周播方式。

(三)付费模式加速二者差异

网剧根据内容付费,用户想要获取独家内容或者关闭广告就必须为此付费,电视剧却面向大众免费播放。这一分水岭也导致二者受众产生较为明显的分化。网剧付费模式起源于《盗墓笔记》在网播平台的播出,此后,网剧迎来了红利期。付费为网剧的盈利模式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电视剧和网剧收集了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付费模式在多频道、多内容之间徘徊的用户指明了自己的圈层,受众更为分化。年轻用户在自己的圈层中找到归属感,并心安理得地为喜欢的内容买单。网剧的付费模式一方面促进了网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加剧电视剧和网剧之间的差异。

三、优质内容能打破圈层壁垒

正如麦奎尔对受众分化所做的判断,细分达到一定程度,用户反而会共享相同内容,因为具有相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对主流文化的诉求是一致的。这也可以用来解释部分在电视端和PC端均斩获流量的优质内容的成功之道。以2017年上半年现实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例,该剧的综合播放指数高达9.29,口碑9.6,在两个端口的点击量和播放指数都曾占据第一,可谓实现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人民的名义》是主流圈层文化获胜的表现,但是在当前电视剧市场上这类作品仍十分稀缺。同样打破圈层壁垒的还有2018年暑期热播剧《延禧攻略》,这部走“先网后台”路线的宫廷古装剧在网络端口斩获收视和关注度,获得全民关注和讨论,在卫视平台播出后,在电视受众群中同样获得了高收视和好口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