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融媒体下民生新闻主持人播报方式的改变

摘要:本文集中论述了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从语言、语态、评论、造型四个主要方面做出改变和创新。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持人;语言;语态;评论;造型

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已经充斥我们的生活,这对以往只需要面对镜头,以电视机前的受众作为交流对象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也是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在大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做的改变和创新。

一、语言要精炼,最好一句话带出重点和特点

现在是一个碎片化资讯过剩的时代,大多数的受众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在这些海量信息里抓住人眼球,需要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举两个关于导语的例子。“今天下午发生了一起有害气体泄漏事故”,这就是主持人现在的导语,区别在于以往导语的表述会把事件交代得很清楚,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但如今因受众习惯的改变,在极短时间里要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同时也为了快速传播消息,放弃了传统导语里对事件的详细注解,而是简单、直截了当地说出重点,引起受众兴趣。“今天啊,两个熊孩子骑着扭扭车上了高速”,这条新闻由主持人简短地说出导语,立刻抛出了新闻的新奇点。首先引起受众好奇的是,骑扭扭车的孩子通常只有2至3岁,这么小的孩子是怎么上的高速?其次,孩子是什么时间跑出来的?家住在哪里?离高速近不近?两个这么小的孩子跑出来,家长又在哪里,知不知道?受众最想知道的是两个熊孩子在高速上有没有出事故。这一系列的疑问都是受众急切想知道的,引人想继续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因此,主持人简化导语并没有削弱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反而突出了重点,强调了新闻的关键词,使人更容易也更愿意看或听新闻。

二、用更加精准的语态体现导向性

民生新闻报道的是百姓身边的事,是接地气的,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导向性。民生新闻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主持人传达内容的准确和传达内容的态度上,态度又体现在语气、语态和节奏上。在处理新闻稿件时,稿件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直接确定了新闻应该用什么语气、语态和节奏来播报。

比如“一个老人在雨中摔倒受伤后居然没一位路人上去帮忙,但有旁人报警,待民警来处理”这则新闻,乍一听没什么问题,老人摔倒,路人报警求助。可主持人在播报前就应该给这条新闻定个基调:这是一条表扬路人报警救老人的新闻吗?恰恰不是,这条新闻反映了当下很多社会问题,曾经发生过搀扶摔倒老人却被讹诈的事件,使很多人不敢见义勇为。很多善良的街坊可能那一刻是想冲上去帮忙的,但却因为仅仅一次的诬告或讹诈停下了上前救人的脚步,不想做了好人还被人冤枉,连累自己。新闻的表象和新闻背后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主持人说这条新闻时内心不应该是冷漠平淡的,怕连累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并不鼓励这么做,因为这只是极少数的个案,整个社会风气依然风清气正,主持人应该通过自己对事件的认知以及社会影响力来传递正确的观念。

因此,在新闻事件的评论里,主持人是这么表述的:“我们首先要表扬那位报警的群众,但我想说的是,除了报警我们是否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雨中老人摔倒受伤,大家能不能把老人一起抬到淋不到雨水的地方?能不能看看老人的伤势怎样?为老人的抢救赢得时间!如果摔倒的是您的亲人,您会希望周围路人怎么做呢?如果事件重演一遍,相信当时周围的你我他可以做得更好。”主持人在递进式的反问里,心里想要表达的是我们相信整个社会的正能量依然存在,不要被一丝负面情绪所困扰,人与人之间要建立信任和爱,所以语气里要充满爱与包容,态度是坚定乐观的,这就是一个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给受众传达的正确导向。

还有一个例子,在民生新闻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因欠薪引发的跳桥秀,记者把事件曝光,引起了劳动部门的重视,通过一些行政和法律手段使逃跑欠薪的老板归还打工者的血汗钱。老板受惩罚,打工者拿到了被欠的工资,皆大欢喜。主持人播报这条新闻时的语气可以是同情打工者,强烈谴责欠薪的老板。但不久你就会发现,现在只要遇到不公,或者什么经济、情感纠纷,常有人会采取跳楼或跳桥的形式引起公众的注意,这已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秀”了。这时民生新闻主持人再评论时语气和态度就不能和之前一样了,如果每个人遇到不顺都采取这种过激的形式,岂不引来社会大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