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攀登者》致敬中国英张浩辕雄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2)

在一场展现在珠峰“第二台阶”的陡坡处、三位登山队员搭人梯上坡的戏里,搭人梯需要踩着其他队员的肩膀向上爬,带着钢铁冰爪的鞋子没法穿,只能脱了鞋赤脚向上爬。影片中曲松林这一人物就是因此冻伤双脚,导致截肢。温度接近-10℃的拍摄现场,张译赤脚踩在雪地里,一双脚冻得通红麻木,他坚持用实景和真实的表现拍完全部镜头。

吴京不用替身,所有危险戏份都亲自出演。他本来膝盖就有伤,在天寒地冻的拍摄过程中,伤情一度加剧,几乎无法活动。一场方五洲和曲松林相互吐露心声、澄清多年误会的酒后戏,原本杯中是水,吴京特地提出:换酒,要二锅头!在酒精催化下,两人演得放松舒展,情绪拿捏很精准。这场戏拍到天亮,两人喝到天亮,收工时已酩酊大醉。对于这段戏,徐克的评价是:讲究!“喝与不喝,眼神终究不一样,那种眼睛里充满血丝、情绪急促爆发的状态,平时是演不出来的,也没法用特技补足。”

“讲究”二字,不仅是《攀登者》的演员们对于细节和演技的自我要求,更是融入骨血的一种专业素养。

拍摄期间,胡歌的妈妈去世了。回家服丧后,胡歌很快赶回剧组继续拍戏。那天,恰逢拍摄方五洲带着登山队在海拔7500米处大风口的重头戏。那场戏,是导演对登山题材的突破:以动作片和武侠风为基础,12个登山队员在狂风暴雪中捆绑在一架梯子上艰难求生。随着风力变化,绑着12个生命的梯子像惊涛骇浪中的小船那样失控飘摇、旋转……

关机

一个海拔5200米的仪式

将我国最好的电影力量汇聚到一起。是致敬登山英雄,也是致敬新中国不断前行的70年,致敬各行各业的攀登者。

保密拍摄3个月的《攀登者》,需要一个能引起关注的关机仪式:去西藏,去珠峰,做最高海拔的仪式!

吴京、张译一同进藏,张译之前甚至没有上过高原,年近70岁的徐克表示要一起去。1975年胜利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员桑珠也来到活动现场,在登山博物馆为大家讲述中国登山队勇攀珠峰的艰险过程与真实历史。许多人潸然泪下。

关机仪式当天,踩在海拔5200米的尖利碎石上,徐克有些激动:“196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是由我们中国的攀登者完成的。这里是我们的土地,既然是我们的高山,我们的脚就要踏上去。”

今年6月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攀登者》剧组集体亮相。章子怡说:“也许你一辈子没有爬到过珠峰山顶,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这座山不一定那么高,但你永远会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任仲伦说,《攀登者》最大的意义,是通过一部影片,将我们国家最好的电影力量汇聚到一起。“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人会怎么看我们?也许说这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也许说这是一群付出巨大代价、无怨无悔的‘傻子’。但我们可以很从容地告诉他们,我们就是共和国的一代人。”

致敬登山英雄,也是致敬新中国不断前行的70年,致敬各行各业的攀登者。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要去攀登珠峰,但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个目标,当我们把这个目标看作一座山,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时,每个人,都能攀登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点。一个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需要所有人向着同一目标努力攀登。

每个人,都是攀登者!

主创说

“拍完这部戏,山会永远留在我心里”

李仁港(导演/编剧)

《攀登者》是中国第一部登山题材电影。我们把中国人的动作设计概念融于其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动作片,凝结了东方特色和中国精神。

阿来(编剧)

登峰是用身体去感触自然界的伟大,感触自己人格与意志的升华。我写《攀登者》就是写精神,写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去攀登珠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登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首次用科学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山川河流。当时国家极其困难,攀登珠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它同时也体现出国家意志。人的意志、国家意志让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彰显英雄主义精神。

吴京(饰方五洲)

方五洲在登山领域是一个做到极致的人。他有自己的登山感悟、理念和情怀,参与1960年、1975年两次登山。他为什么要再次登山?他的感情世界是表达的重点。

登山题材是中国电影一个新题材,只要是新的类型我都愿意尝试。一个新类型的诞生,可以帮助更多中国电影人开拓新领域,让中国市场多一种类型片、多一条支线,让观众有更多选择,去看更多样化的电影。

章子怡(饰徐缨)

徐缨是登山队气象专家,她的任务是观测珠峰天气,帮助登山队找到适合的登顶时机。她虽然不是登山队员,但有登山队员的毅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