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为何青春常在(人民眼·大庆精神)
时间:2019-10-11 12:5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现在的大庆油田生产作业区一角。 大会战时期,王进喜(中)和钻井工人们人拉肩扛运钻机,保障钻井作业。 引子 大庆是个奇迹! 自1976年攀上年产原油5000万吨高峰后,大庆连续27年保持5000万吨水平,紧接着又连续12年保持4000万吨以上,截至去年,仍年产油气4000万吨以上。这样的高产稳产水平意味着什么? 比较——最有说服力。国外与大庆同时期的陆相砂岩油田,稳产10年以上就很罕见。最长者苏联杜玛兹油田,从1955年到1968年保持年产原油1000万吨以上,稳产14年;其次是苏联罗马什金油田,从1966年到1978年保持年产原油6500万吨以上,稳产13年。大多油田稳产不到10年便迅速跌落。 大庆独一无二!迄今已保持高产稳产40多年,为共和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生命力。 60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23.9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40%以上,如果用60吨的油罐车来装,可绕赤道14圈。 大庆为什么能行? 历经一个甲子的风云跌宕,大庆是不是还能行? 新时代的大庆人,把我们这些问号,一一拉直!
科研支撑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 “大庆油田原油含蜡高、凝固点高,只有搬到赤道上才能开采!”1960年,大会战刚刚开始,国外专家的断言就已袭来。几年后,国际权威的“温和均匀注水”开发理论,在油田开采实践中碰壁——“注水三年,水淹一半,原油只采出5%”。 权威理论“失灵”,怎么办? “相比权威,我更相信科学!”当时还不到30岁的科研人员王启民,大胆提出与国外理论完全不同的“非均质注水”开采方案。为验证方案,他和团队顶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逐井取样,采集分析了上千万个数据,在结满冰溜的帐篷里一住就是10年。 这10年间,大庆原油产量以每年20%多的速度递增,到1976年实现上产5000万吨,攀上产量高峰。 上高峰难,下高峰却易,很多油田产量登顶不久便掉头直下。“高峰”能否绵延?关键就看有没有接替产能。王启民的团队又锚定地下油层厚度小于0.5米的表外储层,用事实打破了该油层无法开采的国际公论;破除油田高含水期开采“提液稳产”老模式,成功探索出“稳油控水”新办法……通过给油田注入强大“技术压力”,大庆油田稳定在年产5000万吨的“高峰”上长达27年。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楼里,这12个大字格外醒目,它照见大庆油田60年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战胜困难的风雨历程,也照见一代又一代大庆科研人熠熠闪光的奉献情怀。 “超越”之棒,传到了伍晓林这一代。伍晓林学的是精细化工,1994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大庆。“你学精细化工的,到油田能干出啥?”朋友苦劝;“放着大公司化妆品研发不做,干吗从南方跑到东北赚那点死工资?”家人更是不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来的液体90%以上是水,人们把目光瞄向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试图用化学剂把藏在岩石孔隙里的油“洗”出来。这项技术如果应用成功,油田可多挖出约3亿吨可采储量!“洗”油用的“表活剂”,原料需从国外进口,每吨不低于两万元,成本畸高,开采便没价值。 研究精细化工的伍晓林,坚信自己在“表活剂”研制上大有可为。而国外权威则断言:“中国没有生产表活剂的基础原料,你们还是把它忘了吧。” 不信邪!伍晓林找同事借来实验室钥匙,利用周末和工作日晚上,挤别人休息的时间攻关;为寻找可替代原料,他上抚顺,下南京,跑遍各地洗化厂,淘换可用的下脚料…… 为让相关部门坚定信心,他“一股子愣劲儿插到底”,拿着还不成熟的成果就找研究院领导汇报,还跑到油田公司领导会议上请命:表活剂国产化研究一定能成功,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伍晓林犯愣,他的领导、时任研究院采收率研究二室主任杨振宇也甘心为他“背锅”。院领导找杨振宇咨询表活剂国产化可行性,杨振宇当即立军令状——拿不下,主动下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