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温宪:仰望高峰攀登不止(4)
时间:2019-10-13 07:5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驻外记者是国际新闻报道工作的尖兵战士。一位驻外记者在国外的日子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我选择了我的活法。我的活法曾以巨大的亲情牺牲做抵押,以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做积淀,以浸透于骨髓中、带有浓重悲壮色彩的理念做支撑,我几乎无法做出别的选择,否则我将会强烈地感到有负职责和使命,我将会对无谓地浪费生命中最富价值潜力的一段光阴感到深深的愧疚与自责。 1991年8月10日,我离京前往津巴布韦担任驻南部非洲记者,两年后返京。1994年底,我“二进宫”再次来到津巴布韦。1995年5月30日下午4时,我驾车通过津巴布韦与南非交界的贝尔特布里奇海关,向南非边境小城麦西纳驶去,从此开始了作为人民日报首任常驻南非记者的生涯。这也是人民日报历史上首次向一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派驻记者。 1991年8月7日下午,就在我即将踏入非洲大陆前夕,我写下一篇“行前抒怀”,其中写道: “我将走入非洲,那块令许多人摇头,几乎是饥饿、疾病、动乱代名词的土地。/ 我将力争到那块大陆上的最南部,用一支笔尽力勾勒出它的容貌,这里也许蕴藏着众多机遇。对吃国际新闻这碗饭的人而言,谁又能说这不是诱人的魅力?/我将尽可能地沉下去,到部落,到荒漠,到大洋,到峰巅,到我能够去的一切地方。去寻找,去思索,去描述,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令刚烈汉子兴奋的挑战?/我将会很忙,很忙。/也许,事实将摧毁我的梦想;也许,这不过是又一次令人不屑的天真。但我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拥抱未来的生活,毕竟强于哭丧着脸去应对那巨大的未知数。/我知道即将经历身心的各种磨难。琐屑的烦恼,愤愤的不平,屈辱的忍让,痛苦的误解都在那里等待着、嘲弄着它们的对手。寂寞的折磨、无助的牵挂、失态的盛怒都在那里备好了燃烧的干柴。/面对花冠与荆棘,我带着同样的微笑走来了,走来了;面对机遇与陷阱并存的岁月,我迈着坚勇的步伐,走来了,走来了……” 1996年4月18日,温宪在采访坦赞铁路途中拜谒中国烈士陵园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去做的。于是,我便有了在非洲大陆五年多的奔波生涯,也收获了不少“第一次”。 我曾前往仍在内战之中的莫桑比克、安哥拉实地采访;我曾全程采访坦赞铁路;我曾深入马拉维、斯威士兰、莱索托等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仍是那样神秘和当时乃至现在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度进行采访;我曾多次领略非洲大陆最南端、纳米布大沙漠、维多利亚大瀑布、好望角、赤道线等多个世间奇观;1996年2月27日,当我第一个踏访曾关押过曼德拉近20年的罗本岛时,那里仍然是一座监狱,我是第一个踏访罗本岛监狱的中国记者;在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惟一的库伯格核电站,在神奇般将煤化为油的塞孔达合成燃料厂,在地下3447.3米世界最深的南非金矿,在脱得一丝不挂方能进入的南非钻石大楼,在充满血腥气的博伊帕通、沙佩维尔等黑人城镇,我都是第一个深入现场进行采访的中国记者。我多次走近曼德拉,近距离观察和品味这位传奇伟人何以不同凡响。 1996年11月27日下午4时,在曼德拉宣布南非将同中国建交的现场,我是惟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记者,从而成为中南关系史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惟一的中方见证人。当晚,我在极度兴奋、繁忙的状态中将稿件发回北京,接完了一个又一个询问和祝贺电话后,最终倒在床上的我彻夜失眠,包括我家人在内的那么多人为了这一天曾经付出的一切,一幕幕地闪现在眼前,一时百感交集,热泪夺眶而出。 在南非工作期间,我曾多次采访曼德拉。1996年3月1日,我将我所撰著的一本新书《黑人骄子曼德拉》当面赠予曼德拉,曼德拉在另一本新书扉页上为我题词:“致温宪:向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致意并致最良好的祝愿。” 图为1996年11月27日下午,曼德拉宣布南非将与中国正式建交后,与在场采访的温宪合影留念。温宪是在现场采访的惟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记者 1996年3月1日,曼德拉在温宪所著《黑人骄子曼德拉》一书扉页上题词“致温宪:向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致意并致最良好的祝愿。曼德拉 1996年3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