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温宪:仰望高峰攀登不止(5)

1997年3月,我只身前往战乱中的刚果(金)(当时名为扎伊尔)深入采访。那一次的战地采访历尽艰险。我曾经前往位于赤道上的难民营采访,现场目睹14具尸体相继被抬出掩埋。在那些日子里,我都是当天采访当天发稿,采写了一组系列通讯。采访结束后,我回到卢旺达,在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馆介绍情况时,建议应适时为今后中国与扎伊尔两国关系的调整做准备。事后的发展证明我的政策建议得到了采纳,也因此为中国外交在这一事变中获得主动作出了贡献。

1997年温宪在扎伊尔难民营采访

1997年10月3日,我专访了曾任南非总统、与曼德拉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克勒克。当我问他“你希望自己作为怎样一个人被人们记住?”时,德克勒克说,“这个问题应首先交给历史学家,让他们客观地对我的作用进行评估和分析。如果让我自己来说,我希望自己能够这样被人们记住:‘他在新南非的诞生过程中,与别人一起,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新南非为她的所有人民带来希望、机会、昌盛和正义’。”

图为1991年12月,温宪在南非采访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

深入现场 拼得独家

2009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担任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站首席记者、北美中心分社首席记者。美国是国际新闻的深海,面对这样的信息深海,驻美记者更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一双慧眼、极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极为冷静的头脑。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清轻重缓急、迅速做出决断的过程;这是一种一周7天,每天24小时,没有什么节假日,需要做出很多牺牲和奉献的高强度工作过程。这种工作强度又由于中国与美国时差正好相反而加剧。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驻外记者的价值就在于驻外。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驻外记者不应该“宅”在屋内在网上扒来扒去,而应尽可能出现在重大新闻的现场。因为,“我在现场”是国际新闻工作者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境界。只有做到我在现场,才能最为真实地记录历史;才能捕捉到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才能更为客观、准确地研判局势,进而提出明智之策;才能最为生动、鲜活地讲好故事;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厚积薄发、理性升华。

2014年8月,温宪在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骚乱现场采访

在华盛顿,诸多智库中凡有涉及中美关系话题的研讨会,我都尽力前往现场。当密苏里州弗格森镇、巴尔的摩等地突发震惊全美的骚乱时,我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当俄克拉亥马市突遭龙卷风大灾时,我也在第一时间驱车赶往现场。“非法移民”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而美墨边境是解剖和深-入报道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当时机成熟后,我抓住机遇前往美墨边境深入采访,也因此对这一极为复杂的问题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理解和认识,最终完成整版篇幅的长篇报道。这样的深入采访,也使我对特朗普竞选中及任职后在修建美墨边境墙一事上的言行有着准确的判断。

对于中国驻外记者而言,拼得独家报道极为不易,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2011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美国副总统拜登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美方希望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一文,同日,人民网在首页显著位置以问答形式全文发表这一专访。这是一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独家专访报道。

那一年的8月17日,是美国副总统拜登抵达北京开始正式访问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拜登此访可谓“摸底之旅”。这一中美关系互动的“天时”无疑打着“未来”的印记。作为有着“地利”之便的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我们抓住先机,率先提出专访拜登。经过几番努力,终于顺利完成这一独家报道。专访是体现人民日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客观报道外部世界、为中国利益发声的重要渠道。在美国工作期间,我专访了时任蒙大拿州州长、芝加哥市市长等地方政府官员,还曾三次专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专访或采访了美国前总统卡特,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美国驻华使馆原公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任美方首席中文翻译的傅立民等诸多政要、学者和专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