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文明融合、生活变迁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举行(3)
时间:2019-10-15 02: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做了题为《传播学科建设的未来选择》的演讲。他提出了三个观点:针对传播学的“十字路口”境况,寻找学科开放、共创的可能性,而非像传统时代一样试图构造独立封闭的学科领地;面向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重构传播学知识地图和专业理想、专业抱负训练体系,而非只把传播学视为一个热闹的科研领域,新闻学在人才训练方面要比传播学成熟很多,可为资鉴;三是传播学是人学的研究,要重返人的存在,解释和解决人的基本问题。 图为韦路教授发言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传播学科建设的创新路径》的演讲。他以浙江大学为例,从学科与专业,本学科与外学科,中国与外国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阐述。“传播学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是一个学科交叉、学科汇聚、学科融合的过程,现在依然如此。”他认为,“学科交叉,要以我为主,一定要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指出,中国特色传播学理论体系应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思想和对西方传播理论的延伸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本土传播实践和全球传播现象进行理论探讨,“从最初的引介西方理论,到应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中国传播现象,再到延伸和发展西方理论,最终通过聚焦中国和全球传播实践的原创研究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体系。” 图为韩立新教授发言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关于“传承学”研究的构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交往思想的探讨》。主要讲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承观,强调马克思恩格斯所讲述的传播是“传出去”与“传下去”交互进行的,传播不只是同时期的记录,还有跨代的传承。对于马克思恩格斯交往思想指引下建构“传承学”的想法,提出要根植于物质交往之中的传承,克服狭隘地域性的主体以及传承的路径和方式融合在生产中。对于传播学研究,韩立新教授提出四点意义:其一将信息传播置于交往的结构中去考察,信息传播的本源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其二将共时性传播与历时性传承统一起来去考察;其三重新审视“当前性”这一新闻传播的理论预设,发现“所来和所往”的理论意义;其四“传出去”与“传下去”相统一,传播研究从“单维度”向“双维度”范式转换。 各分论坛主要围绕“技术变迁与传播发展”“传播与文明融合”“传播、媒介与生活变迁”“传播话语与权力、货币逻辑的博弈研究”“算法推荐与公民素养研究”“雄安新区发展传播”“信息技术与媒介创意”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图为分论坛现场 闭幕式上,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还对匿名评审出的参加此次论坛的优秀论文给与了奖励。11日晚,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办公会在雄安新区举行。(文/ 金强 张萌; 图/ 闫春旭 ) 图为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 图为论坛合影 (责编:宋心蕊、燕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