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发展成就与经验启示(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步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这一时期总的基调是改革、创新、发展,依据重点不同,又可分为改革创新(1979~1999)、巩固提高(2000~2012年)、融合发展(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

1.改革创新阶段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放我国广播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揭开改革开放后广播电视改革创新发展的帷幕。在这一阶段,国家实施“四级办”方针,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颁布《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推进“村村通”工程,系列台和主持人节目蓬勃兴起。广播电视被划为“第三产业”,一些地方尝试企业化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策法规支持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80年10月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0年来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经验,讨论和明确了广播电视的性质、新时期的宣传方针、任务和奋斗目标。1983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两个方针:一是“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二是“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方针,对新时期广播电视改革创新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年10月,中央批准实施“四级办”建设方针(史称37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各地普遍建立健全了地(市)、县两级广播电视管理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1982年5月,中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1986年1月,划入电影管理职能,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6月,改组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施“管办分离”。为保障广播电视健康有序发展,1997年国务院令(第228号)颁布实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确立了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法律地位,授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和管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职责和权限,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广播电视活动的行政法规,在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释放了活力。这一阶段,广播电视发展迅猛,广播电台、电视台数量迅速增加。到1996年广播电台增至1238座,电视台增至88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3.7%和86.1%。1999年,根据中央领导指示和有关要求,推动地(市)、县两级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和无线有线合并,电台、电视台数量开始压缩。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各地办台模式和节目创新风起云涌。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台开播。以“大板块、主持人直播、听众热线参与”为特征的“珠江模式”风靡大江南北,广播掀起系列化改革热潮。主持人登堂入室,成为广播电视节目明星。1993年5月1日,央视开办大型早间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开创中国电视改革先河。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掀起舆论监督旋风。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开播,成为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栏目化、频道专业化、新闻直播化成为节目改革的主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央三台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出色完成直播报道,让全国人民见证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时刻,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向心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形象。

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自1998年起在全国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逐步消灭“盲区”,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到1999年底,基本实现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任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4%和91.6%,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

2.巩固提高阶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