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背景下出版融合的演进路径(2)
时间:2019-10-31 18: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传统意义上,出版具有厚积薄发的特征,处于竞争上游的大企业,其品牌、人才、市场、应变力的累积都远远领先于同行业,其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随之膨胀,无形中建立了行业壁垒和难以打破的竞争优势。融合意义上,信息化使出版业步入了数据蓝海时代,只要找准信息需求,通过与信息提供商合作或通过自主平台生产大数据产品,出版企业之间获取信息的能力差距就可以不断缩小。出版融合是打破信息垄断的最优路径,出版竞争从信息意义上也转向对数据挖掘能力的竞争。 (一)信息更对称、出版更活跃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已跨入信息蓝海。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其信息捕捉途径在大数据时代几乎已被淘汰,大数据生产活动在出版融合进程中已迅速形成产业覆盖。对于出版行业而言,大数据搭建了供需双方的沟通桥梁,信息更加对称。同时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更加公平,信息的透明理论上缩小了行业内部各企业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实力差距,出版活动变得更加活跃。 (二)数据更直观、考验发现力 传统的选题策划除了考验数据捕捉能力外,更多的是考验出版从业人员的信息推演能力,经验要求高,推演的结果还受信息准确度的影响,很难实现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融合出版背景下,大数据已将这些障碍一一扫除。大数据蕴含的信息更庞大、更准确、更具时效性。譬如在目标用户分析方面,大数据可以提供用户画像、性别占比、年龄占比、区域占比等数据。这些数据更加直观,但要发掘其价值却考验着出版从业人员的数据发现力。发现力是一种信息化的思维能力,是洞悉数据内涵和外延的综合能力,是信息化背景下融合出版重要的创新力。譬如,京东联合新世界出版社打造的《大卫·贝克汉姆》,就是京东对1700万用户进行大数据收集与发掘的结果。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类和比较,他们发现,用户对人物、文学、经管、生活类图书更有阅读热情和购买力,接近六成的读者为男性,年龄构成以22岁至40岁为主……因此他们结合世界杯等关键信息点策划了这一选题,并利用贝克汉姆的粉丝效应进行多平台营销,结果大获成功。[5]利用大数据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大数据也成为融合出版的重要生产资料。数据发现力正逐步成为出版融合进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从内容生产到知识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出版的价值链中心也在发生迁移。在工业阶段,出版的内容生产者是整个价值链的中心,其主导策划、生产、营销的整个环节。到了信息阶段,用户站在了价值链的中心位置,参与设计,参与生产,参与整个消费流程,[6]互联网知识服务崭露头角。知识服务是原有的教育、出版、传媒三大产业之间的边界和逻辑发生松动之后所出现的一个机会。[7] 在知识服务出版活动中,用户参与设计和生产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用户不直接参与其中,而是通过数据反馈传达信息间接参与。主要表现在,企业采集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策划选题、精准营销。譬如,一些教育类出版社、报刊社将读者转化为用户,开发了校际在线联考平台。这些平台通过考试评价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将加工后的大数据反馈给用户,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阶段的考试内容,在知识服务方面有较高的适用性。而超星、知网这类知识服务平台,利用丰富的资源提供专业性的知识服务;得到(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精准研究职场人士的知识进阶需求,根据他们时间碎片化、没有精力阅读专业书籍的特点,推出得到APP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以帮助学习者度过新知识学习的空白期。另一种是用户直接参与其中的知识服务模式,譬如阅文集团旗下的系列数字阅读平台和文学IP培育平台等,用户在这里进行知识生产,同时可以享受知识服务,这种交互的模式拥有更高的用户黏性。这些知识服务平台发展迅猛,深刻影响着知识服务的发展方向。 知识服务是一种出版趋势,是融合发展的一条重要支线。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专业性与权威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只要提升市场反应能力、加快平台更新迭代速度,知识服务将成为出版企业的爆发点。 四、从垂直到扁平、从专业到全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