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从人文价值的高度认识“方大曾现象”(4)

近年来,“方大曾现象”开始呈现由国内向世界延展的趋势,方大曾的事迹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人士的目光。这是20年前冯雪松开始“寻找”方大曾时,绝不会想到的。

2017月5月10日,“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第18站来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和奥尔巴尼分校两所孔子学院联合中国新闻史学会,举办“二战中的中国记者方大曾”学术讲座,冯雪松作为特邀主讲嘉宾,向海外介绍这位中国新闻界的先驱,以及18年“寻找”的经历[18]。

我国外文局下属新世界出版社,从2016年开始,持续跟进方大曾系列选题,2017年以来,在推出方大曾系列图书中文版的同时,率先出版了《珍藏方大曾:一个战地记者的光影故事》(中英对照版,简称《珍藏方大曾》)。2019年7月,通过版权输出的方式,《方大曾

:消失与重现》韩文版由韩国耕智出版社出版,社长金胜一先生亲自担任此书翻译。2019年5月29日,新世界出版社与美国华媒国际集团在纽约书展期间,举办了《珍藏方大曾》英文版版权签约活动。2019年8月21日,在2019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新世界出版社举办了《方大曾 消失与重现》和《方大曾 遗落与重拾》二书英文版的首发仪式,现场还与韩国耕智出版社、印度通用图书公司、阿拉伯科学出版社、土耳其卡努出版集团签定了方大曾系列图书的版权输出协议[19]。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小方的事迹和对他的寻找与重现,将会借由更多的语种,被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了解。

作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事新闻工作仅仅两年左右的中国记者,一个六十多年间曾经被遗忘的名字,方大曾的事迹为什么会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共同的历史记忆或者某种历史缘分,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桥梁。韩国曾经与中国一样,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也同样付出过巨大的牺牲。韩国耕智出版社社长,同时也是著名汉学家和东亚问题研究员的金胜一认为,冯雪松对方大曾的深入研究成果,可以提醒韩国人关注战地记者的贡献和牺牲。他希望更多的韩国人可以读到关于方大曾的图书,能够关注和了解像方大曾一样的战地记者的贡献[20]。而美国不仅在二战时与中国是盟国,华媒集团的总编辑克里斯·罗宾(Chris Robyn)的外祖父刘汝明,也是中国当时重要的抗日将领。方大曾最后一篇战地报道《平汉线北段的变化》,第一句就是“刘汝明部以敏捷的速度退出张家口”。

然而这种联系只是表象,深层的原因,其实则是方大曾在以自己的职业方式,用生命为代价,捍卫着人类的良知与正义,展现出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这种良知与正义,集中表现为对于自由、平等、友爱、幸福的期盼和追求,以及对于压迫、剥削、奴役、凌辱的不屈与反抗。这是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念,自然也就会引起最广泛的国际共鸣。

纽约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何塞·冈萨雷斯在听完冯雪松的学术讲座后说:“我对方大曾十分敬佩,他对人类和世界的贡献超越了许多同时代的人。”[21]据此我们可以预判,“方大曾现象”走向国际,目前还只是一个开始。这也昭示着人类社会的朴素真理:丑恶和强权或许可以逞凶于一时,但是良知和正义,最终是不可战胜的。

2019年8月写于燕园

(作者简介:吕艺,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

--------------------------------------------------------------------------------

[1]参陈申为《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所作书序,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Ⅳ-Ⅴ页。

[2]参方汉奇先生为《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所作序言,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Ⅰ页。

[3]参范长江著:《忆小方》。

[4]冯雪松著:《方大曾:遗落与重拾》的后记《找到自己》,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第331页。

[5]参范长江著:《忆小方》、《沉寂了的绥边》。

[6]北平《世界画刊》205期,1929年9月29日出版,转引自冯雪松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31-32页。

[7]方大曾胞妹方澄敏的回忆,转引自冯雪松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29页。

[8]冯雪松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83页。

[9]参陈申为《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所作书序,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Ⅴ页。

[10]参见方澄敏的回忆文章,原载于《摄影文史》,1987年11月,转引自冯雪松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38页。

[11]冯雪松著:《方大曾:遗落与重拾》,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第85-86页。

[12]参见方澄敏的回忆文章,原载于《摄影文史》,1987年11月,转引自冯雪松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40页。

[13]马运增、陈申等著:《中国摄影史》第一卷,中国摄影出版社,1987年8月,第336页。

[14]转引自冯雪松《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第43页。

[15]同上,第51页。

[16]同上,第156-157。

[17]同上,第191页。

[18]新华社记者黄和逊、陈思綦:《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卡帕”方大曾》,新华社纽约2017年5月11电。

[19]《中国战地记者方大曾的故事走向国际》,中国新闻网,2019年8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