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我心目中的路易·艾黎(3)
时间:2019-11-20 09: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是我们的老朋友,但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联系。为了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1960年艾黎出面邀请斯诺访华,斯诺给艾黎发电报,感谢他去信,并告诉他签证已经收到。毛主席会见和宴请斯诺都邀请艾黎参加。 艾黎真诚关心中国的建设,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很久以前他就提出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长江上游的森林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及时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等。后来他还特意从新西兰引进草种,在家门口种栽核桃树,刻了一枚有“树草”两字的图章,希望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抗战的艰苦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艾黎总是坚定不移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北京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甘肃省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2009年全国网民评选他为十大国际友人之一。宋庆龄曾铿锵有力地写到:“我觉得他是新中国的一位诚实、忠诚、不屈不挠的朋友。”邓小平称赞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习近平主席评价说:“艾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在华工作生活60年,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 艾黎是中国和新西兰两个国家的爱国者。他说他是中国人,也是新西兰人。新西兰多位重要人物都称赞艾黎是新西兰的优秀儿子。新西兰前总理朗伊1987年12月27日评价艾黎说:“被中国吸引的外国人有很多,但将一生都献给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为数不多,艾黎就是这少数人当中的一个,也是他们当中唯一的新西兰人。” 艾黎为中新两国关系正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的20多年,西方对华实行封锁,断绝往来,但他始终认为这种情况可以改变。他锲而不舍地给家人写信,在新西兰报纸上发表文章和评论,向新西兰政府表达他的看法,期待有一天新西兰政府会客观看待中国。他说,作为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新西兰人,我感到有责任明确地、毫不掩饰地把我看到的真实情况告诉祖国的人民。艾黎为1972年中国和新西兰建立外交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艾黎积极推动中新两国民间友好交流。他是新中友协的开创者,在他的推动下,新中友协积极开展两国友好交流,每年组织代表团访华,总是包括甘肃等西部地区,为工合事业与山丹学校在资金、物资、人员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外国对华友好协会中开展对华交流最稳定最长久的当属新中友协。 艾黎热心促成家乡克赖斯特彻奇市与甘肃省结为友好城市关系。在他心中,克赖斯特彻奇是他的出生地,甘肃是他居住了近10年的第二故乡,都是他热爱的家乡,他希望两个地方像姐妹那样结伴而行,共同发展,为此他极力推动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艾黎对祖国新西兰的关心热爱感动了许许多多新西兰人。新西兰总理、副总理、总督、众多部长市长名人教授、每一任驻华大使、数不清的来访团和旅游者,都曾到艾黎家中来看望他,带来亲切问候并向这位新西兰人公认的民间大使了解中国发展的最新情况。1986年,新西兰年轻摄影师里昂来看艾黎,他像拥抱失散多年终于重逢的毛利兄弟那样抱着艾黎,久久不肯松开。新西兰人就是这样深深的爱着艾黎,艾黎也同样深深地爱着新西兰。 正是由于60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艾黎获得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授予的文学荣誉博士称号和新西兰政府颁发的英国女王社会服务勋章,中国成为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海外留学生来源国,新西兰政府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新中友协前主席尤恩评价说:“在为出生国和居住国做贡献方面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艾黎。”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具有一颗闪光的慈善心 通过在艾黎身边工作以及后来参加有关艾黎的纪念活动,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新西兰亲人、新西兰政要和外国友人在赞扬艾黎的贡献时都会谈起他的另一个闪光点——公益慈善。 艾黎的侄子大学教授莫里斯·艾黎2007年在艾黎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说:“在我们亲人眼里,艾黎是一位热情、关爱他人和乐善好施的人。”新西兰前大使包逸之在纪念文章中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说:“不管历史还是将来,都会肯定他的人道主义,一定会的。”海伦·斯诺在30年代末与艾黎讨论创建工合时,就认为艾黎有着健康的天性,富于同情心。她在《中国为民主奠基》一书中称赞艾黎是一个“慈善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