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网络新闻评论内涵和外延的变与不变(2)

相对于传统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可以为公众构建说话的平台,拒绝任何形式的“话语霸权”。网络新闻评论的三个发展阶段正是逐步推动着评论传者与受者的双向沟通,让官方和民间、高层和基层,在网络这个“意见市场”上平等交流,双向融通,以达成共识,合力行动。

网络新闻评论兴起之前,一方面,评论人员多由媒体内部、约请的知识分子或权威机构的从业者构成,准入门槛较高,评价标准单一化、精英化;另一方面,受众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传统媒体的评论内容,就算有反馈意见的途径,也是耗时长、成本高、篇幅有限且沟通不畅的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途径,很难让所有受众都获得平等的机会参与进来。但是在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受者也能低门槛地成为传者,他们可以在网络新闻评论下随时留言评论提出问题,由生产者来解答,生产者也有更多的机会收集到更多读者的反馈以改进评论写作。到了第三个阶段,一些网络新闻评论被传统媒体转载,一些草根评论作者也可以在报纸、广播、电视上评头论足。传统主流媒体传播观念的改变证实了双向沟通的传播已经成为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主流方式。

2.作用与任务:既做“压舱石”,也当“减压阀”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其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特别对于传统党媒来说,评论无疑是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思想表达,可以主导话语权,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强大的政治社会中坚力量。这时候的新闻评论起到稳定社会的“压舱石”作用。

但是,即使在人民内部,地区差异、干群矛盾、贫富不均等不同程度存在,人们对之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不满。这些不同意见、不满情绪,仅仅靠自上而下的宣传,是得不到有效疏导的。

在“互联网+”时代,具有交互性、大众性、公共性的网络,为民众提供了有效的意见和情绪的宣泄渠道,给了人们在虚拟世界表达主张和诉求的空间。在第二个发展阶段里,社区论坛、社交媒体的各种评论火爆热闹,即可窥见一斑。

借助网络更全面的辐射、更迅速的影响力,可以快捷、准确、高效地实现主流声音的表述和社会责任的表达,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做好“压舱石”;借助技术上的创新,可以不断推出适配不同终端、针对不同受众、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种评论模式,让多元多样多变多层的思想得以充分地交流、交锋,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了解民意,化解矛盾,实现可长可短、可软可硬、可高可低的全方位引导,“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网络新闻评论起到了社会戾气的“减压阀”作用。

3.内容与形式:既能振臂高呼,又可众声喧哗

作为新闻媒体旗帜和灵魂的新闻评论,最早以政论文的形式出现,受众对象都为上层人士、知识精英,其使命与责任使得新闻评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着一副庄重严肃的面孔。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热点新闻、突发事件面前,挺身而出,勇立潮头,及时代表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据中央的精神亮出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将多种声音整合起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这种大声疾呼、先声夺人的新闻评论,在努力占领舆论制高点的同时,往往又在内容和形式上出现某些固化的弊端,如内容自设“禁区”,单向传播,说理空洞,形式单一,语言生硬,等等。

如今,传统新闻评论“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形象,在主流舆论和民间舆论叠加的互联网上得到改观,网络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有振臂高呼的主流声音引导舆论,也于众声喧哗中整合着碎片化的网络意见。

在题材内容上,网络新闻评论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大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小到家长里短的社会问题,都可以引发议论,既谈天又说地,“既谈风云又说风景,从‘天下兴亡’到‘小桥流水’,短则三言两语,长则洋洋万言”②,就如东方网所倡导的“天下大事,均可评论”。

在表现形式上,网络新闻评论发展到今天,已然是全媒体呈现,诸如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甚至漫画、表情包等网上言论样式,风格多样,生动活泼,令人目不暇接,常常获得很高的点击率。

网络新闻评论发展中值得警惕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