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优化改革课程教学造就卓越新闻人才(3)

媒介批评正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良好教学载体。所谓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的是非、得失、善恶、美丑作出分析与评价。我曾把媒介批评的范畴划分为五个方面:其一是文本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新闻与广告等媒介产品展开;其二是行为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媒介活动中的传播伦理与媒介法规展开;其三是现象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某种带有普遍性的媒介现象展开;其四是体制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媒介体制问题展开;其五是文化层面的媒介批评,针对媒介文化问题展开⑩。不管哪个层面的媒介批评,本质上都是一种学理实践,一种理智实践,是运用有关概念、思想、理论来对媒介的所作所为进行的学理反思与价值评判。

因此,从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着眼,从媒介批评的学理实践、理智实践本性出发,媒介批评课程的教学绝不能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必须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媒介批评活动,让学生在媒介批评实践中理解媒介批评的知识,领会媒介批评的精神,掌握媒介批评的方法。20年前,我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教的时候,就曾把媒介批评实践引入硕士研究生新闻传播理论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撰写报评文章,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效果。根据学生的自我总结,我曾把学生写作报评文章的成效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改变了学生认为理论无用的偏见,使其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二,培养了学生审视媒介的专业眼光,使其深化了对新闻业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第三,促进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其提高了运用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激发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特别是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本科生的媒介批评课程,可以而且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提出答案。教师对媒介批评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问题做出简明扼要的讲授之后,就应当让学生主动地运用已学习掌握的有关理论与实务知识,来分析评价当前新闻传播实践中值得关注、分析、探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自己或小组研讨所取得的成果拿到课堂上分享交流,在讨论中进一步修正或深化自己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要做好选题规划与指导,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要发挥点评、点拨、引导、提升、总结的“教练”作用,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本文为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媒体融合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编号:193018)、2018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及其操作路径”(编号:yjg183003)成果】

注释:

①吴岩:《〈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2018年1月30日

②童兵:《深刻认识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大意义》,《当代传播》,2018年第6期

③⑥陈昌勇:《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规格论》,《中国出版》,2017年第17期

④高晓虹:《立足新时代发展方向 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4期;张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3、14期;董天策:《深化新闻观教育 造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3月2日,第1版;韩永青 李天福:《基于校媒合作模式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传媒》,2016年第1期

⑤余克光:《关于目前国内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问题的再讨论——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解读与分析》,《新闻大学》,2015年第5期;刘吉冬:《新闻传播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5期

⑦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第3期

⑧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转引自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第7期

⑨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研究》,1988年第5期

⑩董天策:《媒介批评的空间——〈中外媒介批评·第2辑〉卷首语》,《新闻记者》,2011年第2期

?董天策:《媒介批评:新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新闻界》,2001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