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满目青山云水宽——电影伉俪李前宽、肖桂云的艺术人生(3)

  “开国大典”那场戏怎么拍?总不能在天安门广场前恢复1949年的历史真实场景吧,花钱在长春地质宫广场上搭建一个“天安门广场”?即便耗巨资搭建,广场上的数十万群众和接受检阅的陆、海、空战士的真实面貌却是用多少钱也再现不了的。历史真实的震撼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复制的。

  亢奋就是动力。逢事都说“没问题”的李前宽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让历史资料片参与创作,这些前辈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拍下来的真实影像,尽管都是黑白片,画质又不够好,但却能强烈地吸引人,因为它“真实”。

  李前宽和肖桂云尝试着将珍贵的历史镜头与拍摄镜头衔接起来、融为一体,探索成新的镜头语言。但历史资料片与新拍摄画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像风格,很难和谐统一,需要创作者在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所需画面,从整体结构和节奏上有章法地进行布局和衔接,通盘考虑镜头的景别、机位和长度,通过影片色彩的渐变,将每个镜头连接得严丝合缝,有节奏地凸显出情节的震撼性、真实性和表现性。

  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是这部影片的高潮。旭日东升,在庄严神圣的“静场”中,毛主席率领众位开国元勋健步登上城楼,他们长长的身影,铺洒在城楼古砖的台阶上,彰显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走到今天,来之不易,而蒋介石在中山陵走下台阶,一个上去,一个下来。影片既真实又符合历史象征意蕴,体现出镜头语言的诗情画意和表现性、象征性。

  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场景中,历史真实是欢歌笑语、人声沸腾,但李前宽却要用“静”的表现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后突出毛主席振奋人心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国歌响起,缓缓升旗。毛主席挥手高呼“人民万岁!”在人民万岁的主题音乐渐起时,腾空而起的绚丽礼花中,叠化出无数战士在炮火中缓缓倒下……这一大段精心设计的层次分明的镜头语言,充分表达出了新中国诞生的宏大主题。

  实践证明,这种结合非常成功。《开国大典》从开篇到结尾,共有四十多处资料片镜头与新拍摄镜头融为一体,这种“真”与“假”相互碰撞后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真实性与假定性、纪实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纪实美学风格,赋予了影片历史厚重感和历史真实感。

  八年磨一剑,凝练终非常。1989年9月21日,国庆40周年前夕,电影《开国大典》在全国正式上映。业界专家评价,《开国大典》开启了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美学探索先河。影片雄浑的史诗风格和美学追求,受到业内的广泛赞誉,也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当年创造了1.7亿元的票房奇迹。在香港连续放映147天,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开国大典》荣获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剪辑奖及多项金鸡提名奖,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三个奖项,并代表中国参加了第62届奥斯卡外语片展映。

  李前宽、肖桂云匠心打造的这部经典力作,抵住了时间检验,30年后的今天,经过现代高科技修复的《开国大典》,以4K(4096×2160)分辨率、5.1环绕声的全新版本,以更加震撼的视听感受再登银幕,献礼新中国70华诞。重现经典,历久弥芳。

  艺术自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将镜头聚焦于民族历史与国家命运,以情真意切的笔触描绘推动历史前进的先行者,这是新中国电影导演的初心和使命。李前宽和肖桂云正是这样表现时代的践行者,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史诗风格,十分注重作品的艺术感召力,在银幕上讲好中国故事,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感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李前宽说:“电影艺术家应以作品体现社会价值和功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镜头聚焦在民族的沧桑与国家的命运上,聚焦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民这一永恒主题上。”他们对中国近代史颇有研究,这些历史激发着二人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的影片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力图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将故事讲得精彩生动。

  这些年来,李前宽、肖桂云先后创作拍摄了一系列电影佳作,其中包括反映对国民党高级战犯改造、讴歌党博大心胸的《决战之后》;表现抗战胜利后中国何去何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重庆谈判》;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表现我中华儿女奋起抗战的《七七事变》;我军铁流西行进军大西北的《金戈铁马》;毛主席赴苏联时的反谍影片《旭日惊雷》;以及反映三峡工程的《世纪之梦》、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新气象的《田野又是青纱帐》、反映知青生活的《甜女》、反映山东人民抗日的《红盖头》和描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少年成长经历的《星海》。除此之外,还有《苍天圣土》《抗美援朝》《血洒故都》《明月出天山》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