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2)
时间:2019-12-13 09: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高校给出的答案大相径庭。在一个类似于“金字塔”式的新闻传播学三级研究生培养梯队中,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校作为第一梯队,位于金字塔顶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地方知名高校作为第二梯队;以及河南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地方性一般高校作为第三梯队。三个梯队的院校在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上述三个培养梯队中,位于第一梯队的是国内顶尖高校,数量较少,但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为成熟,且培养质量较高;位于第三梯队的是地方性一般高校,其中有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数量不多,而且研究生招生计划数较少。位于第二梯队的地方知名高校不仅数量多,而且研究生招生计划数也占据大量席位,在不断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经验的过程中,面临师资力量、培养经费等难解问题,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目前其中多数高校尚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这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目标。几乎所有的高校,一流的、二流的、三流的,都是同一个定位,而这个定位都来自于新闻传播教育的职业型特征,千篇一律,没有区隔、没有个性、没有特色,以至于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6]其实,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新闻教育规模扩张过快的弊端。一些并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校跟风开设新闻传播院系或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路径缺乏科学严谨的调查论证,盲目照搬一些老牌新闻学院的思路和做法,最终导致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竞争力。[7] 二、技术驱动和学科转型背景下专硕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构建 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面临着经验定势和被迫创新的痛苦选择,首先要厘清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学科定位是科研还是应用,培养方案是单一还是多元,人才培养和考核标准是专业还是复合,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竞争格局是趋同还是求异。在肯定我国“金字塔”式三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梯队已初步形成这一现实判断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同学校、不同梯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方案,具有明确定位、“私人订制”、形成特色化竞争等重要意义。 (一)第一梯队:以培养国际化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目标 位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金字塔”顶端的高校,譬如人大和复旦,由于生源质量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国(境)外交流经验丰富、培养经费充足等原因,在学生培养目标上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应用能力。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中明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国际视野、现代传播理念、高层次、应用型等表述,表明了该校对新闻与传播专硕培养的高起点、高标准。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排名靠前的中国传媒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十分重视国际化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一般性研究生培养要求外,在培养目标中将学生的国际交流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师资力量配备、培养经费管理等方面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到国(境)外高校和相关行业进行学术和专业交流。 (二)第二梯队:以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并重为人才培养目标 处于中间梯队的地方知名高校,在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首先,师资力量和培养经费匮乏。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经费供给较低,用于支持新闻与传播专属实践的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购置和维护、实习实践费用等不足,一些综合类院校对人文社科专业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优秀教师外流、高质量博士生引进困难等问题。其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本科毕业生在选择研究生就读院校时多数会选择“上流”,处于第一梯队的高校研究生生源主要以“211工程”及以上高校本科毕业生为主,其学术能力、实践能力都比较强;而处于第二梯队的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则主要以普通本科一批、二批高校毕业生为主,间或有部分“211工程”高校和本科三批高校本科毕业生,生源质量整体欠佳。再次,多数地方知名高校均以综合类、理工类为主,综纵观国内地方知名高校,鲜有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主导。学校层面更加重视其主打学科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部分高校出现“强愈强、弱愈弱”“任由发展”的学科发展恶性循环局面。 (三)第三梯队:适应地方或行业需要,以培养某一专业领域技能人才为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