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2)
时间:2019-12-26 09: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尽管百闻不如一见,现实来说,很多公众是无法亲身去体验认识和了解这个国家,但是这个时代媒体就相当于一面镜子折射着现实,无是处于哪个立场的媒体都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而公众个人则需要先从自身建设,才能维护和建设本国国家形象。 二、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的国家形象的新调整 (一)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以vlog为例 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以往的文字传播相比,视频和图画成为了主流,特别是视频传播,集各种感官于一体,让人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所传播的内容。 而2016年兴起于YouTube上的vlog,集文字、图像、音频于一体的内容形式,主要功能是记录生活,制作者以自己为主角,像记录日记一样,用视频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与观看视频观众进行对话互动更是突破以往视频强制性传播形式,此形式活泼且富有生命力,不再是冷冰冰的传播,很好地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潮流。 今年两会的时候,中国对外媒体几乎都采用了vlog这种传播形式,例如CGTN、China Daily,特别是China Daily的报道完全沿用vlog这种框架,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小姐姐,剪辑风格,表情包特效的使用使vlog这个形式在媒体报道中大火,不论是对外媒体还是对内媒体都陆续采用这个形式,国外的受众都表态原来一向严肃的中国也有这一面,而国内的受众认为此形式新颖感受到了青春活力。 Vlog早先的时候是一些去海外留学的学生引进中国的,特别是通过欧阳娜娜在微博的传播,这种视频形式在国内大火,欧阳娜娜本身的形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见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个好的传播形式对于改善刻板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中国对外官方媒体使用民间交流的传播手段---vlog是有利于纠正外国受众眼中古板严肃的有失偏颇的中国国家形象,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当中,好感度会上升。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全民外交的趋势,比如在YouTube上,国外也有不少与“体验中国生活”有关的vlog,其中也有很多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以拥有25万订阅者的博主HOUSOFCOLOR为例,她于四年前上传的一个记录她在中国旅游9天的vlog到目前观看次数已达到77万,并有1145条评论,点赞数较高的几条都在表达对博主和中国的积极的情感趋向。这是非中国人来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成功的案例,而在全民外交热潮的当前,公众的意见和态度对一国的国家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格局下的全民“微”外交越来越重要 相对于宏大的主题和完美的形象,公众更愿意看到大主题下小人物的命运以及一些小瑕疵,特别是在这个新媒体格局下,要进行所谓的“微”外交,这里的“微”外交是指改变以往的宏大叙事为微视角,追求心灵的震撼和价值的共鸣。比如相比于以往的国家形象宣传片那种气壮山河以及国泰民安的从大处着手不一样,《中国进入新时代》这部中国梦政治形象片以个体出发,通过一个六岁的藏族姑娘次央拉姆长大后要去北京的梦想到一名焊接机械手操作工-谢元立,他的中国梦是“生产出的高铁,更快、更稳、更安全”等,将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个体的梦想抽象成中国梦,这种微视角首先会让身处一样境遇的人感同身受,更会让人更加具体的理解中国的现状以及抽象的中国梦的具体含义。 这也就是说,社交平台上的用户都倾向于”微”外交,比如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分享墙隅的一株花,桌上的一只画着笑脸的杯子近景和特写来交流,而不愿意分享大全景、大远景的图片,因为人们心中对前者的定位是在分享一段心情,一段感受,而后者则只是一张照片,这其中注入的情感因素不得不说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较强的传播效果在里面。 另外,这种格局下往往伴随着阅读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我们在传播一国国家形象时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最好首先就要让受众一目了然,击中要害,直达心灵,具体可以表现在文章忌长篇大论,视频最好以短视频为主,用微内容微视角向公众传达不一样的中国。 三、如何正确认识以及应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新” (一)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解读中国的国家新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