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4)
时间:2019-12-26 09: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再者,外国意见主体应该要有包容的心态看待发展中的中国。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经历一段不堪回首的时期,比如中国式过马路,随地吐痰等这种具体化的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形象的问题,但是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现在每一个所谓的发达的文明的国家都必然经历了一段不文明的时期,平心而论,不应该苛刻地对待中国,因为这个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最后,外国意见主体与中国意见主体应该搭建共通的意义空间,使编码解码过程更加顺畅。双方能够互相理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那么外国意见主体就不会片面地去报道中国,就不会给本国的公众带了一个片面的中国形象,而且基于理解,在第二次编码的过程中,中国的国家新形象将会更加立体。 四、小结 一国的国家的国家形象不仅仅是别国对该国综合实力认知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和看法,也是该国每一个个体形象的综合。故全民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化互动性高度发达,中国的国家形象时时刻刻每一个中国的公众身上发生变化。 特别是利用好新格局下的新的传播形式,有利于突破他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维护甚至塑造中国的国家新形象。社交媒体时代下,慎重选择宏大叙事去传播中国,应适时选择微视角,与外国意见主体共同改变中国国际刻板印象。 总之,说到底,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从根本上来说任重道远,中国应从长远出发,关键要提升国民素质,更新调整价值观,而不是过分依赖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毕竟人才是主体性的建设,这对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钟新,潘亚楠.中国国家形象十年回顾:基于多家权威调查的分析[J].新闻传播,2018(2):9-12. [2] 钟新,彭大伟.马克林谈国家形象的塑造与解读[J].对外传播,2012(11):23-25. [3]钟新.新公共外交:软实力视野下的全民外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8):51-55. [4] 甘藏春,方正辉,胡必亮 .约瑟夫·奈谈 “巧实力”[J].对外传播,2009 (3). [5] 加藤嘉一. 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 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察哈尔学会,2012:5. [6]有人从圣母院想到圆明园,该怎么看?[N].环球时报,2019-04-16. [7]周俊.讲好中国城市故事的创新模式探索——以中德合作出版《黄鹤楼童话故事》为例[J].对外传播,2018(1):64-66. (作者简介:黄钰凌 , 女,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周铁城 , 男 , 西藏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主要从事公共关系学研究。) (责编:段佩伶(实习)、宋心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