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媒介融合格局下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探析(2)

基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区域特色等因素,媒介融合在不同省区、不同市县的发展不尽相同;同理,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的高校,在媒介融合实践教学中也不能程式化地按照某一种或几种“教学模板”简单地“复制粘贴”。对已有的国内外高校媒介融合实践教学优秀经验,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情况,结合本地区媒介融合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突出特色,对本校媒介融合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五)媒介融合涉及多学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好“融合”是难点

媒介融合不仅包括新旧媒体从内容上、组织架构上的融合,还涉及媒介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等,不仅仅是新闻传播学科内部的“融”,更是多门学科交叉发展的“合”。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整合院系内外教学资源、将优势最大化,做好“融合”是难点。

三、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新闻传播学院,现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学院重视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拥有全面专业能力为教学重要目标。下面就学院在媒介融合格局下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课堂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要具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掌握采、写、编、评、摄、播等多种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将摄影、摄像2门课程设置为学院4个专业的必修课,根据专业方向不同,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掌握摄影、摄像基本技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分别开设不同的媒介融合课程,包括《融媒体出镜报道》(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新媒体营销》(新闻学、广告学),《融媒体传播导论》(广播电视学),《全媒体视听产品创作》(播音与主持艺术)等。

在应用型课程的课时分配上向实践课时倾斜,使学生在实操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例如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必修课《融媒体出镜报道》共68课时,其中讲授20课时,实践48课时,实践课时占比为71%;广告学《平面广告设计》实践课时占比为50%;播音与主持艺术《电视播音主持》实践课时占比为70%等。

除了课堂上的实践课时,学院还鼓励教师通过带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赛促教”,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此外,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阳光传播》报以及运营的“创意民大”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校级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由在校生为主体全程参与采访、编辑、排版及节目采制与播出等各环节,成为学生课外实践的渠道;学院还设有“唯一色工作室”、“初域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

按照学院的教学计划,本科生在大三第二学期将前往媒体、传媒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专业见习,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进一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

(二)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如前文所述,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加强,具备业界实操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作为为西藏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单位,藏族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学院除了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外,还通过“双千计划”挂职交流、部校共建、实践实战项目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院中青年教师,使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西藏自治区自2015年9月开始实施由中宣部、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千人计划”,截至2019年8月,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有5名青年教师分别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广播电视台交流挂职,参与新闻单位一线采编工作,向常年在新闻战线的记者编辑学习,将新闻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把握西藏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较为迅速、全面的锻炼和成长;回到教学岗位后,挂职经历反哺教学,尤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而来自西藏日报社和西藏广播电视台的7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则走进课堂,分别承担新闻采写、新闻编辑、藏语播音等课程的教学,并开设系列讲座、指导校园媒体采编工作,极大地弥补了学院“双师型”教师匮乏的短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