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中美主播约辩”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摘要:2019年5月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播刘欣应邀与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女主播翠西·里根就中美贸易等话题进行了约辩。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其中蕴含着许多传播学的理论。本文从约辩前策划流量吸引、约辩时产生形象建构、约辩后影响话语权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播学;流量;媒介事件;国家形象;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2-0000-03

2019年5月14日晚,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女主播翠西·里根在节目中无端指责中国“偷窃”美国经济利益,鼓吹对华“经济战”,并且用词激烈。5月22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发布题为《中国不会接受不平等协议》的短视频评论,主播刘欣在视频中反驳了翠西·里根的言论。5月23日,翠西·里根在节目中对刘欣的反驳表示质疑,并声称刘欣是对所有美国妇女的人身攻击。随后,翠西·里根在推特上发出了“约辩”的邀请。5月24日,刘欣在推特上同意“约辩”。这样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国内的各大网络和媒体上广泛传播。2019年5月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播刘欣应邀与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女主播翠西·里根就中美贸易等话题进行了“约辩”。“中美主播约辩”事件发生后,其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美主播约辩”事件所蕴含的传播内涵值得我们深思。

一、“约辩”序幕:“符号化”活动的流量吸引

(一)“符号化”活动传播

信息传播离不开符号。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不管人们如何称谓符号,符号都是能够释读出意义的传播元素。没有无意义的符号,也没有符号没有意义。[1]人们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交流和互动,使用符号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当一个传播事件带有明显的“符号”因素,可称为“符号化”活动。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符号化”活动来吸引受众,传者建构符号的意义,受者接收符号的信息。在电视新闻栏目里,主持人或主播往往作为节目的串联者,作为节目传播中有代表性的传播符号,正是连接节目自身与受众的一个中介。主持人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塑造有不同意义的符号,并通过这些符号向受众传递不同的意义。

在“中美主播约辩”事件中,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FOX Business)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两家电视台将两位主持人分别作为自己的符号,通过主持人的语言和非语言形成栏目的立场。不管二人本身的立场如何,她们都是由栏目所建构的符号。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者接收着来自“刘欣”和“翠西·里根”两个不同符号的信息,由于对符号所传递信息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受众群体。这样的“符号化”活动,使受众更加了解节目本身的符号意义,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二)电视栏目的一次流量胜利

在如今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地位遭受巨大冲击。而这一次,从“中美主播约辩”事件的发酵到结束,在一周的时间内,这一事件使得两家电视台变身流量担当,同时“约辩”的话题也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

据香港《南华早报》和彭博社报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约辩”的话题浏览量早已过亿,相关的视频观看次数也已达到数千万,同时央视新闻等官方社交媒体也对相关活动进行预热和转发。因而,在5月30日,首次出现了对国外一家商业电视台节目的全民围观,成为电视新闻栏目收视的一次飞跃。在满足受众观看需求的同时,也达到了电视台吸引巨大流量的最终目的。在如今新媒体的环境下,这无疑是电视栏目的一次流量胜利。

二、“约辩”内容:“中美主播约辩”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一)“媒介事件”建构国家形象

2000年,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将“媒介事件”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认为其包含在某一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经过大众传媒传播的事件。这样一场受到大量关注的“约辩”足以被称为一次“媒介事件”。

国家形象可分为“实体形象”、“媒介形象”和“认知形象”:实体形象指一个国家物质的和精神的“客观状态”;媒介形象指媒介(尤指大众传媒)在关于国家信息的传播中所建构的“他观状态”;认知形象指国际社会的民众等对国家主体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印象或评价”。[2]正如李普曼所言:“我们只愿意看到我们愿意看到的。”在这样一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碰撞中,“约辩”也是用一次建立在“客观形象”上,并利用“媒介形象”建构西方对中国“认知形象”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